回顾全球最大公共退休基金日本GPIF历史

“日本政府年金投资基金”(GPIF)是全球最大公共退休金基金。截止3月底,GPIF总资产同比增长6%至120.4万亿日元(合1.2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西班牙的经济规模。虽然体量庞大,但GPIF投资保守,业绩乏善可陈。
1、GPIF历史回顾:亦步亦趋 一路坎坷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开始对公共年金的管理体制进行大幅改革, 成立了GPIF。它生不逢时,日经指数自1989年12月以来的13年中一路下滑,到2003年6月,大约跌去了75%。结果GPIF2001年、2002年,累计亏损总额高达6.07万亿日元。严重亏损导致国民的不信任,2002年37%的国民年金参与者拒绝缴纳保险费,20-29岁的参与者中50%以上拒绝交纳保险费。在次贷危机发生的2007年,日本养老金再度亏损5.84万亿日元,投资收益率为-6.41%。直到最近2年受益于日本股市的复苏,才开始收益转晴。GPIF在2012年空前收益11.22万亿日元,创下2001年基金成立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回报率10.23%。然而好景不长。日本央行2013年4月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本债券市场波动剧烈,持有日本国债高达六七成的GPIF遭遇黑天鹅。
2、解析日本养老金:投资保守、收益保守
GPIF长期远离大宗商品、黄金等另类投资。截至2013年3月底,GPIF资产配置59.6%在日本国债,14.05%在日本股票,9.44%在外国债券,11.91%在外国股票。2012年其国内债券投资收益仅增3.68%,而海外债券投资收益则高达18.30%。过度集中于本国债市,也难免遭遇类似今年二季度的系统性风险。
占比约10%的海外股票投资,此前一直以20个海外发达国家股市为主,2012年以来,才开始积极进军新兴国家股市,显得后知后觉。在每年的基金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中的60%以上和股票投资中的70%以上实施消极的投资战略,即采取模仿市场指数的投资行为。
3、对个人养老投资的启发:保守未必真安全
天弘基金依然认为,看似保守的策略未必真的会安全,GPIF重配国债、低配股票依然屡屡遭遇黑天鹅就是证明。
GPIF的故事告诉养老投资者:看似安稳的资产配置效果未必真安全。即便高达六七成的养老钱配置于风险、收益极低的国债,这部分资产带来的微薄收益也难敌占比10%-20%的股票巨亏。即便是求稳的养老投资,适度主动、积极的管理也不可或缺。对于缺乏主动管理能力的投资者,由基金经理代劳不失为上策。
尽管GPIF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在投资方面仍然处于保守状态,力求稳定的增长。然而收益极低,仍然存在风险。所以对于养老的投资也要采取积极主动投资的管理态度。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