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20世纪90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回顾
保险业务的拓展和创新滞后于保险市场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保险国际化,西方保险市场出现了一股保险创新的浪潮,各国保险业在经营管理思想、保险产品、保险技术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创新,促进了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在我国保险业走向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进行保险创新,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作用的需要,更是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保险商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市场活力的源泉,是保险市场发展的标志之一。而在20世纪90年代14保险营销
后期我国保险发展速度有减缓的趋势,究其原因,除宏观经济背景外,保险业务的拓展与创新滞后于保险市场的发展是问题的根源。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滑入了低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出口和引进外资的减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从国内经济环境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保险业带来的影响最直接。一方面,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产生失业、下岗现象,下岗职工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都无力购买,更没钱买商业保险。1998年始于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从1999年开始逐渐在省、市、县、镇地方政府全面推开,政府职员的裁减幅度在30%~40%,涉及约300万人,这部分人下岗后,以前由单位购买的保险,大部分人将无力续交保费,购买商业保险的支出也会相应地减少。另一方面,从失业人员的年龄层次看,他们大多集中在16~35岁之间,这部分收入少的失业人口将会长期积淀,势必阻碍保险业的发展,致使保险业发展减速。
从保险业内部看,保险业务完善和创新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险种同构制约了保险需求。保险险种同构是我国保险市场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保险业务的克隆现象,使各保险公司险种大量重复,条款内容大同小异。险种同构,一方面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保险的需求,阻碍保险为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险公司通过险种创新,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
(2)保险服务落后打击了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保险服务贯串于保险经营活动的诸环节。哪个环节的服务不周到都可能影响和打击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抑制保险需求。由于保险代理人的脱落率较高,常使得一些保单成为“孤儿保单”,持有这些保单的客户不能从代理人那里得到应有的服务,导致退保率上升。理赔过程中出现的“关系赔付”、“十赔九不全”等现象对投保人的积极性也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3)再保险不能满足保险市场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强制型垄断的再保险模式,国内再保险市场上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只有中国再保险公司这惟一的一家,各家保险公司仅仅只是分出公司而不是分入公司,直接保险公司近97%的商业分出业务都分向了国际再保险市场,不仅加剧了国内市场承保能力过剩的现状,还导致了不必要的外汇资源外流,再保险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分散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保险市场发展的要求。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