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养老水平,养老金亟待“并轨”
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不仅是改革方向所指,也是改革目的所在。
每年全国两会前夕,人民网都会推出“两会热点调查”,近4年高居榜首的都是“社会保障”。分项调查中,养老保险多轨制则持续成为社保领域焦点。今年,更有84%的票数支持养老金并轨。养老保险的改革,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上。
关注养老保险改革,首要的诉求在于提高养老金水平。去年,安徽合肥一位银行退休员工投书媒体,称“很多退休工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一点,想吃肉还要算账”,即便近几年涨了好几次,“和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的退休工资也是没法比的,也跟不上现在物价上涨的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虽然已有“十连涨”,但制度鸿沟带来的收入鸿沟仍未填平。
设计养老保险这一制度,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对劳动者退休后的一种“反哺”,如果因职业不同而计算方法不同、待遇差别较大,无疑是对社会公平的侵害。从另一角度看,“体制内”退休后稳定、优厚的待遇,让“到体制内去”的高烧一直难以降温;“双轨不接”,同样妨碍人才在企业和机关之间的自由流动。长远看,这也很不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养老金“一碗水端平”,已经是一个基本共识。
应当看到,所谓双轨制是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中一个过渡环节,只是在养老保险方面,双轨并行得太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养老金计算方式、来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行业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并轨已经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改革方向所指,也是改革目的所在。
早在2008年,国家就选择在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但实质性进展不大。而对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性也并不高,迄今只有深圳等个别地方在试水。“硬骨头”之所以难啃,有其现实原因。并轨之后,3700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开支从哪儿来?他们的工资应该如何相应调整?不同地区的养老金依照什么标准制定……种种棘手问题,既有赖于改革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广纳民意、综合考虑的统筹谋划。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了“五个同步”,包括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等,不仅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结构更为合理,而且在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强调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展现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思路,相信这一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能破冰前行。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实现退休人员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期待,不仅是子女的义务,更是政府的责任。消除群众心中的不公平感,养老金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能否啃下硬骨头,进而撬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考验着改革智慧,更考验着改革决心。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