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长沙工伤保险不断完善
长沙于1994年启动工伤保险,运行20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春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要求在新的一年内不断开拓创新——
为劳动者撑起“遮风挡雨”保护伞
长沙是全国最早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城市之一,历经20年发展征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长沙如何开拓创新,推动工伤保险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广大劳动者撑起更加有力的“遮风挡雨”的保护伞?近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率先全省实现职业人群全覆盖
“20年来,长沙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从无到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待遇水平从低到高,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张迎春表示,长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职业人群“全覆盖”,20年来累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超过6.2万人。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128.8万人,其中农民工51.4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39%。农民工与职工享受同等的制度待遇保障,实现了对所有职业人群的关爱。
据悉,2004年以来,长沙连续10年对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长期待遇进行调整,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由2005年的207元增加到2014年的734.39元,增长254.78%,人均伤残津贴由2005年的648.12元增加到2014年的1832.94元,增长182.81%。
创新模式保障新兴产业人员权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工伤保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步入发展“快车道”,长沙工伤保险事业如何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张迎春强调,要根据参保对象多元化特点创新工伤保险发展模式。她举例说,随着网络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将成为灵活就业人员或创业人员,他们如何参保、发生职业伤害时如何保障权益等,都需要工伤保险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
新兴产业人员不断增多,工伤认定和相关主体责任判定将更为复杂。非传统产业职工流动性增大,不规范行为增加,欺诈骗保现象增多,对构建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长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长沙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工业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向城乡结合部、县域转移,城区则更多布局服务业,地域上的拓展也要求工伤保险发展模式必须创新改革。”张迎春说。
完善工伤预防和康复制度体系
张迎春要求,要根据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完善工伤预防、康复制度体系。如今区域性、阶段性劳动力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工伤保险部门既要做好工伤预防宣传,减少事故伤害,降低劳动力资源损耗率,又要对受损劳动力进行及时有效修复,初步形成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以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从事劳动为目的的康复服务体系。
同时,要紧盯工伤职工需求,提升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让工伤职工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享受更加简便快捷,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并更加公平,经办管理服务更加周到、人性化。
“回首长沙工伤保险事业20周年的发展历程,工伤保险在化解企业风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迎春说,今后更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各类劳动者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劳动者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严重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或重大质量,将最终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倾家荡产,甚至破裂。为劳动者撑起伤害保护伞,就是为每一位长沙人的家庭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