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保险“卡”究竟在哪里呢?
农业保险“卡”在哪里
“我们投保农业保险,为的就是规避农业风险。去年旱灾,保险公司每亩地仅赔付13.5元,赔付款连雇用收割机的钱都不够,根本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呼与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七圪台村农民贺三科这样抱怨保险公司的理赔(据4月2日《中国青年报》)。贺三科的苦恼,仅仅是当前农业保险窘境的一个缩影。作为规避农业生产风险的农业保险,到底“卡”在哪里呢?
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按理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险种,可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加之我国许多地方自然灾害频繁,农业保险的赔付与给付率极高,当前开展农业保险的公司寥寥无几。少数开办者不但没有盈利,还要予以补贴。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赔钱的事肯定是不干的,即便“硬撑”,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国内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以纯商业模式开展农业保险是行不通的。内蒙古农民贺三科的遭遇,正是纯商业保险模式在农业保险领域遭遇尴尬的例证。
网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今年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包括甘肃在内的北方地区也面临着干旱的考验。有了保险的庇护,农业生产就多了一把“保护伞”。为了解决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国家从2004年起开始试点,实行国家、地方财政补贴、农户投入的形式,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从报道来看,在保费构成中,农民只需要缴纳全额保费的百分之十,中央财政补贴百分之四十、省级财政补贴百分之二十、市县财政补贴百分之三十。这样的投入比例,无疑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但真的遭灾以后,农户得到的赔偿却与预期相差甚远,以至“连雇用收割机的钱都不够”,导致农民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为什么政策性保险也不能为农业生产“遮风避雨”呢?
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资金投入是政策性的,但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却仍然是商业运作模式,保险公司算的是盈亏账,农民只得到保险公司扣除经营成本后的余额。这就等于三级财政与农民把钱交给保险公司,假如没有遭灾,这笔钱就落入了保险公司的口袋,一旦遭灾,保险公司只需要支付其中的一部分。国家政策指向是扶持农业生产,到头来农民没有体会到保险的好处,保险公司却实现了“旱涝保收”。
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首先必须明确农业保险是非营利性的。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与资金方面予以进一步的支持。其次,需要相应的立法规范与引导相关保险机构的行为,从法律层面明确农业保险长期、惠农、非营利的特性,保护投保农户的权益。同时,要大力开展多层次的试点,努力拓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农户与企业参保,夯实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