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分红险陷阱

储蓄不等于储蓄保险警惕“储蓄型保险”陷阱
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保险误导坑害消费者的新闻,这些被误导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上了“储蓄保险”的当。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2012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显示,“存单变保险”的侵权行为仍然高发,“储蓄型保险”坑骗消费者情况亟须警惕。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2012年2月,鞍山市消费者张某将50万元存入一家银行鞍山市铁西支行,然而,当张某取款时却被告知50万元不是存款,而是新华 人寿保险公司的10年期的保险。如果张先生支取即是退保,将损失5万余元。
辽宁省消费者协会维权专员刘峻介绍,张某购买的是一种“储蓄型保险”,即保险期内若不赔付,一定时期后 保险公司会返还保金和一些红利给收益人,类似银行的“零存整取”,但本质上仍是保险。
经鞍山市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该银行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和知情权,违背了诚信经营的义务,应予以退保。最终保费全部退还,消费者张某的权益得以维护。
刘峻介绍,当前,我国银监会明文规定禁止保险从业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然而“存单变保单”现象仍然存在。比如以高利息为诱惑,误导以老年人为主的消费者 购买保险,或者以销售理财产品为噱头,片面宣扬高收益,却不说明相应风险。
刘峻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问责、监管力度,彻底斩断“存单变保单”的利益链条。同时,他建议消费者在办理储蓄时,一定要仔细询问业务类型,注意保留存单等证据,以便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
慧择提示:辛苦攒了半辈子的积蓄,一不留神竟变成了保险。储蓄保险虽好,但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忽悠投保的人还是不免恼火。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清楚,银行储蓄并不等于储蓄保险。在投资时一定要对二者的区别了解清楚,以免引发后续纠纷。
储蓄分红险怎么选
市场上的储蓄分红险种类非常丰富,所以客户经常犯难,这么多产品,我该选哪个呢?所以,小编今天就教大家储蓄分红险怎么选,首先要看产品的收益书、然后关注历史分红数据、产品生命周期,最后考察公司实力。
一、计划书的收益
选择一个储蓄分红险,首先最关心的还是收益,所以我们肯定要先看计划书上的收益演示。如果计划书上演示收益都不高,那么我们也不要期望保险公司最后能给的分红收益有多高。比如说计划书上显示收益是一万,如果保险公司收益好,那么最多也就给你分红一万二或一万三,不可能给到两万或三万。
二、历史分红数据
在研究一支基金的时候,我们都会关注它过往的业绩,在研究储蓄分红险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它的历史分红报告。因为产品计划书里的收益很大一部分都是非保证收益,非保证部分能否达到计划书中的预期,也是我们关心的事情。
三、产品生命周期
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每个产品也有这样的生命周期。如果这个产品在初始期和成长期,上升空间很大,如果这产品已经发展到成熟期了你再去跟进,基本上收益都是往下走的。
四、公司实力
购买储蓄分红险产品我们还是要看公司实力,公司实力大,才有一定的历史资产作为稳定资金,才能够在一些重大危机下保证其稳健的经营,不至于受到重大的波折。
储蓄分红险怎么选?首先要看产品的收益书、然后关注历史分红数据、产品生命周期,最后考察公司实力。如果您对分红保险感兴趣的话,建议您尽快和当地的保险代理人,选择适合您的分红保险。
储蓄型保险的陷阱有哪些
近年来,储蓄型保险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保该险种。对此,您要知道,储蓄型保险虽好,但也存在一些陷阱。一般来说,储蓄型保险的陷阱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提前退保要支付颇高手续费、中途断缴手续费保险理财失效。
中途断缴手续费保险理财失效
很多储蓄型保险需要在存续期间持续缴纳费用,如果超过一段时间未缴纳则保单将会失效。有的投资者买了一款储蓄型保险,以为只要一次性投入一笔资金即可,工作人员也未提醒及时续保,到期提取之时才发现保单早已失效,损失惨重。
提前退保要支付颇高手续费
储蓄型保险的期限普遍偏长,如果要提前支取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不仅拿不到收益,已支付保费都有可能贴进去。近年来爆发的各类存单变保单、理财变保险之类的案件中,投资者就是掉入这样一个陷阱中。
经理推极力向您推荐一款储蓄型保险,一年可以取出,但实际上保单的期限却远远不止一年,很多都长达十年、二十年。理财经理只告诉您一年可以取出,但并未告诉您一年取出要付很多手续费,即所谓的退保费。有的情况下,甚至不允许退保,投资者只能等到数年后取出。
储蓄型保险的陷阱主要有哪些?中途断缴手续费保险理财失效、提前退保要支付颇高手续费等都是消费者在投保时需要注意陷阱。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应该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对产品的收益、保障责任等情况予以详细了解,以免造成损失。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_副本.jpg)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