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理财的五大步骤
作者:浅水
现代父母愈来愈重视精英教育,这也包括理财教育。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形成理财观念,打下财富基础。不过,十三岁前是黄金教育时期,父母最好及早做好准备。
理财教育 五到十四岁起步
根据学者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以语言能力训练为例,二至四岁堪称为关键期。若是希望培养儿童数理能力,那么四到六岁便是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为五到十四岁。
不过,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三至四岁时,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莫十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理财观。美国也是,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三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六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十三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国内儿童理财教育的起步与观念启蒙,相对落后很多,不少父母压根没想到训练儿童MQ这件事,只求小孩好好念书,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当“孝子”、“孝女”,供小孩吃喝玩乐,严重忽视理财智商的培养。
不懂理财 财富再多也无用
日前,便发生过这样的事例:有位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留下上亿元遗产,满心希望提供儿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没曾想她刚一过世,年近三十岁的儿子即大肆买房、买跑车、出国旅游,恣意享受,结果不出三年,上亿元的遗产挥霍一空。
英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形。一对在金融界打拼多年的父母,去世后留给未满二十岁的儿子几十亿英镑的财产。结果,这个小孩太早拥有财富,又不懂理财,最后竟然吸毒横死街头。
由这些案例不难得知,不论古今中外皆然,若没有尽早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理财智商,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也难免会挥霍一空。
只是,更大的难题来了,很多父母自己都不懂如何理财,遑论教导儿童理财呢?其实,若能依照以下五大步骤,就算父母不会理财,一样可以培养出高MQ的儿童:
一、定期发放零用钱,并严格执行约定时间到才给下一次的零用钱。一开始,父母可以“周”为发放零用钱的时间单位。等到孩子习惯后,时间慢慢拉长为“月”。这种方式除了可让小孩学习在固定时间内分配金钱消费之外,也可训练孩子的用钱能力。
二、培养记账习惯。由于孩子年纪小,或不知如何记账,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养成小孩记账的习惯。等到建立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账。该步骤的好处是,父母们可藉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三、培养储蓄观念。储蓄是理财的基本,若儿童能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着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父母们不妨从买给孩子储钱罐开始做起,鼓励他们存钱。为增加存钱动能,父母可以设定存钱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额外奖励。
四、开设银行户口。为建立孩子“自己的钱”的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进行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若父母已开始利用此账户理财,则可利用银行对账单、投资报表等,向小孩说明,让他们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激励孩子多储蓄。
五、建立理财目标。理财的最终目标无非是希望能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因此父母可与小孩讨论建立储蓄目标,例如购买玩具、脚踏车、溜冰鞋等,然后协助孩子从每个月的零用钱当中,规划出一个时间表,透过目标建立孩子的预算观念。
严格说来,这五大步骤并无高深学问,亦不难达成,但是需要耐心与毅力去执行。美国首富洛克菲勒的子女理财教育,亦是从这五大步骤开始,尤其是定期发放零用钱、记账、建立理财目标,更是他最重视的三大步骤。不过在此要提醒的是,训练理财的内容必须依照孩子心智发展情形而定,切莫心急,以免损坏亲子关系,也破坏孩子理财乐趣。
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少儿险让家长更省心
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往往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制定早期教育方案时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孩子的教育不仅会耗费家长的精力,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尤其是在教育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孩子上辅导班、才艺班的费用往往会让很多家庭感到吃力,而如果家长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在孩子年幼之时就主动为其投保份合适的
少儿教育金保险,那么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改善了孩子的教育水平。
保护孩子加倍爱,“投保三步曲”打造完美宝贝计划!
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难点,而要想为孩子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建议家长主动了解教孩子学加减法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考虑到孩子的教育不仅“工程”浩大,同时还需要大笔的资金作为后盾,有人曾经统计过,从教孩子学加减法到上大学所需要的费用至少为40万,这还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而孩子的教育经费属于刚性需求,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去上学,不能因为费用储备不够而延误。
当然,大部分家庭都会为孩子的教育经费提前做好储备,而在所有孩子教育经费储备方式中,以少儿教育金保险最为专业,转款专用。同时效果也最佳,它具有兼顾孩子保障和提供教育金的功效,所以建议家长优先考虑。
少儿教育险一般有以下三种返还方式:定期返还、每年返还、一次性返还。如果是家长们考虑孩子的高中和大学教育保障,那可以选择能为孩子高中和大学每年返还一定数额教育费用的保险产品,保险期也不必长,一般到大学毕业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将来想出国留学,那么选择一次性返还的产品比较好,因为留学费用比较高,这样能一次性拿到较大的资金,为孩子顺利的踏上异国求学之路提供充裕的费用保障。
另外,还要提醒广大家长们的是,为孩子投保少儿教育金保险之前最好先确保孩子的基础性保障已经全面,毕竟对于孩子而言,健康、平安才是根本,所以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投保少儿教育金保险之前还要优先完善孩子的基础性保障,如人身意外和
健康保障。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少儿保险大部分都为综合型产品,即兼顾意外和健康的少儿保险,初次投保的话不妨优先考虑这种产品,保费实惠同时提供的保障也十分全面。
关注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的同时,家长还要未雨绸缪起来,趁孩子年纪尚幼的时候主动为孩子规划份完善的少儿保险方案,投保少儿保险产品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购买少儿
意外险、少儿健康险等险种,然后再投保少儿教育金保险产品。当然,为孩子规划少儿保险还需要量身设计,如果家长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那么不妨登陆到
慧择网进行在线咨询。
理财新招 老师如何理财
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原来让人羡慕的教育行业,尤其是老师他们的薪水在社会上不算高有的甚至算中低水平,许多老师呢管得好学生却管不好自己的钱袋子。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将至,教师人群该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理财?为此我们集合优秀的理财和保险专家,为辛勤的“园丁们”打理“钱袋子”。
好老师不一定能管好钱袋子
杨老师,28岁,是武汉某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月薪5000元,有医保、公积金;丈夫今年30岁,是某设计院工程师,月薪上万元。去年小两口刚结婚,没有孩子,家庭生活支出也不高。
“我们两个人平时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打理个人财务。”杨老师说:“我和老公每月发的工资就放在活期账户里,现在应该有十几万了吧,没管它,准备等年终发了奖金再集中管理。”
据了解,很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无暇打理个人财务。理财师表示,个人理财对于教师来说,方法很重要。
教师理财稳字当先
教师工作稳定,可以购买稳定、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师郭兰表示,教师收入稳定,消费不高,投资观念保守,建议可以配置些风险较小的债券型基金和债券型理财产品。
杨老师一家收入较高,但是支出也不高,但是要考虑将来子女教育问题,建议可以考虑用基金定投的方式,为孩子筹备未来的教育金。建议购买保本型基金,做长期投资,如每月可拿出1000元做基金定投,积少成多,将来作为孩子上学的教育金。
此外,由于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强,在综合自己实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看,可以适当进入纸黄金等风险相对高一点、但收益不错的投资方向。
教师群体收入稳定,银行也将之作为优质客户,如杨老师一家属于中高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也比一般人群更强。针对这一群体,建议在理财时将低风险产品与中高风险产品相结合,在保证已支付保费安全的同时博取更高收益。
教师投资理财把握三个关键词:积极、稳健、长期。可适度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和品种,适当地涉足一些稍激进的投资渠道,比如开放式基金、债券、股票等,确保家庭财产在保值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增值。
教师理财依年龄来规划
青年教师:基金和银行产品兼得,保险注重意外险
杜老师,26岁,私立小学老师,月收入3000元,尚未结婚。
对于杜老师来说,存钱理财是比较遥远的事,尚未成家的她也还没有交男友,于是还考虑不到攒钱结婚的事。“我有同事都在烦恼房贷,结婚开销什么的,我全部不用管。”杜老师说,她是武汉本地人,与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完全没有压力。
虽然年轻,但杜老师却挺有理财观念,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以后,她都会将其中的三分之一拿出来进行定期储蓄。然后,再交三分之一给父母,最后的三分之一留着消费。“我沒有买什么理财产品,就是存款,这样比较安全。”
理财师分析
对于杜老师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来说,已经应该为自己考虑未来的资产累积,为将来成家生子做些打算。因此,除了单纯储蓄以外,还应该考虑购买一些其他理财产品来补充收入。“这个年龄段的人抗风险能力比较高,可以考虑主动进攻,购买一些基金或者黄金产品。”理财师建议,首先,年轻老师生活单纯,开销不会很大,因此要控制自己业余生活的消费欲望,合理消费。然后,拿出部分收入购买基金定投,或者黄金积存等理财产品,也可以购买一些银行主推的投资类理财产品。
慧择提示:对于年轻的老师,身体健康,没成家的没有家庭负担,也暂时不会出现一些职业疾病,有冒险精神是许多年轻人的通病,因此,在商业保险方面,可以主要考虑意外险,然后是重大疾病保险。“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数额理论上不要超过个人总收入的40%,以免造成经济负担。”另外,年轻老师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最好考虑中短期产品,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财需求会有所改变,因此用中短期产品可以预防后期调整时出现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