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规划案例

儿童人身保险规划
孩子是每一个家长最为关心的,而孩子由于年龄小,很容易受到各种伤害,为了提高对孩子的保障,很多家长都选择购买保险。但是如何为孩子去挑选适合的保险产品呢?下面小编将为家长们带来宝宝的人身保险规划。
重疾保障是关键
宝宝体质差,抵抗力弱,罹患重疾可能性大。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15岁以下小儿恶性肿瘤发病数高达25000例。给宝宝买人身保险,应当优先考虑重疾保障。在为宝宝购买重疾型人寿保险时需关注以下几点:1、保障期限不宜太长。宝宝成长较快,每一阶段面临的重疾风险有所不同。保障期限可设置在宝宝成年之前,成年之后孩子可自行选择适合产品。2、关注保障范围。不同款重疾型人寿保险,可承保的重大疾病有所不同。在为宝宝挑选此类人寿保险时需查看是否包含常见少儿重疾,如白血病、双目失明、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等。
教育投资是其次
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孩子的教育费用成为家庭的一大经济开支。想要让宝宝的成才之路更加顺畅,不妨在基础保障完善后,为其购买份教育金型人身保险。在挑选此类保险时,需格外关注保障范围,若包含大学教育金则更为划算。因为,孩子的大学费用在家庭经济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大。此外为孩子投保教育金类型的人寿保险,不可忽略保费豁免功能。一旦投保人发生疾病或意外身故及高残等风险,保险公司则会豁免投保人以后应交的保险费,而保单原应享有的权益不便,仍然能够给孩子提供以后受教育的费用。

终身养老早打算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可在宝宝重疾人寿保障和教育人寿保障完善后,为其购买份终身养老型人寿保险。此类人寿保险保费较为昂贵,家长需量力而行。为宝宝购买养老型人寿保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费支出要合理。年交保费按照家庭年收入10%—15%为宜。第二,合理确定缴费期限。在银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建议适当缩短缴费期限,保费支出相对较少。第二,明确领取方式。一般分为趸领和期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中途最好不要退保,否则损失较大。
儿童人身保险规划如何做?应当优先考虑附加重疾保障的人寿保险。在基础健康保障完善后,可为宝宝挑选份教育金类型保险。对于经济条件较好,且希望给宝宝终身保障的家庭来说,可在重疾和教育保障全面的基础上,投保份终身养老型保险产品。
人身保险案例分析
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这时,保险就发挥了救急救难的重要作用。可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众多,在不少情况下,被保险人拿不到赔偿款。那保险公司的这些免责理由是否都站得住脚呢?本文精选了一个人身保险案例,希望能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2012年4月,小佳与福建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人身保险合同。合同约定:小佳向该保险公司投保某款终身寿险,被保险人也是小佳,基本保险金额为 10万元。在保险期间,若小佳因意外伤害身故或因疾病身故,保险公司将按她身故之日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她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两年内自杀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合同签订后,小佳依约交纳了保险费。2012年6月11日晚,她被人发现死于湖北省监利县的某宿舍院内。经监利县公安局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为“小佳系高处坠落死亡”。就在小佳死亡前一周,她刚被监利县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小佳死后,她的家属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到现场勘查后发现,小佳坠落大楼的天台、楼层围栏均只有0.9米高,围栏未见毁损和塌方,非主动攀爬无法坠落大楼,由此推断出她不是意外身故。公安机关未对此事件立案侦查,可证明小佳非他杀身故,再结合她死前患有抑郁症,因而推定出她为自杀身亡,由此拒赔。
无奈之下,小佳的家属只得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小佳的家属没有证据表明小佳“高坠死亡”为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结果,因而她的死亡不属于本案保险理赔范围,遂驳回小佳的家属的诉请。小佳的家属不服,提起上诉。
福州市中院经终审审理认为,本案诉争的人身保险合同,系以被保险人意外伤害身故或疾病身故作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对于此类合同,我国《保险法》规定,“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其立法目的在于防止被保险人以自杀为手段不恰当获得保险金的道德危险,倡导尊重生命的伦理价值观。本案中,被保险人小佳是否“自杀”身故,系保险公司能否免除保险赔偿责任的判断依据。
保险公司认为小佳系自杀身故,应承担举证责任。保险公司据以证明小佳为自杀身故的证据主要有她生前患抑郁症的有关就诊材料、监利县公安局的法医鉴定书、对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等,但上述证据并不能必然得出小佳系自杀身故的结论。并且,根据《保险法》以及涉案保险条款的相关规定,行为人“自杀”时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小佳生前被确诊为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与自控能力均较弱,与正常人的精神状态存在明显不同。因此,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小佳系自行结束生命,也无法证明其当时的精神处于正常状态。
小佳坠楼身故,具有突发性和非预见性,在无证据证明其系“自杀”的情况下,应认定其属意外身故,保险公司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受益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据此,该院改判保险公司向小佳的家属支付保险赔偿金10万元。
通过上文这个人身保险案例,我们知道,在发生理赔纠纷的时候,不能全按照保险公司的说法,要适当的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积极和保险公司沟通或选择诉讼。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条款。

人身保险理赔案例
【导读】正因为人们对未知风险的恐惧,为了让自己踏实、安心,觉得以后万一要是不幸出了些什么事情,也有需要有个保障,所以人身保险成为人们首选的保险。但事实上,在人身保险的理赔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纠纷,这就要求投保人对条款有着很高的熟知度。
医疗险应该是所有险种中理赔起来最细碎的险种之一,也最容易发生理赔纠纷。
理赔时“手术”二字很重要
案例:小王前一阵子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由于现在医学发达,因此只要做内窥镜清除处理,并不需要真的开刀。不过,保险公司却不愿理赔手术津贴,原因便是小王“并未实际开刀手术治疗”。
分析:目前,除了内窥镜治疗外,激光治疗算不算手术,也是常见的争议。以视网膜剥离为例,传统疗法采需开刀的冷冻疗法、汞膜疗法,患者术后也须住院几天,因此可以申请“住院费用报销与住院日额津贴”两项给付。但在医疗技术的进步下,视网膜剥离的最新疗法可以不必动刀,改用激光进行治疗,且患者当天就可出院。
如此一来,内窥镜或是激光治疗是否算“手术”,可否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之间彼此见解也不一。有的保险公司,认为一定要动刀、要流血才叫手术;有的保险公司弹性较大,认为只要保户申请理赔的频率不高,也有治疗之实,便可比照手术赔偿金给予理赔。
建议:对于投保人而言,想要提高理赔的胜算,关键也还是在于病历卡“诊断说明书”上的写法。消费者最好事前告知医师,将来可能有申请医疗保险金给付的需要,请医师在诊断说明书上的描述字眼尽量详细些,例如将“内窥镜切除胆囊”,详细描述成“以内窥镜处理手术做胆囊切除”,只要在诊断说明书上写有“手术”字眼,保险公司便不容易跟你“咬文嚼字”。
专家说,多了解一些保险知识有利于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医疗保障很重要,慧择网为您推荐:
产品名称:“平安宝贝”少儿综合医疗保险(Ⅱ)B款加强版 | |
推荐指数: | |
1、少儿意外伤害、意外医疗、疾病身故以及因意外或疾病保障 。 2、意外伤害(身故、残疾) 5万。 3、意外医疗 5000元(100元免赔,100元以上80%赔付)。 |
|
220 元 |
产品名称:人保健康“健康保险卡”(含重疾) | |
推荐指数: | |
1、仅480元即可享有健康、意外、意外医疗三重保障。 2、购买即可享有365天的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3、重大疾病保10万元 若发生所列的31种重大疾病中的一种或数种,确认后则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 |
|
原价:480元 |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