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财的优势与劣势
香港保险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在过去几年,去香港买保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香港,只为购买一份保险。 虽然从保费规模来讲,内地居民赴港投保呈现明显的下降,但是还是有的朋友会好奇,香港保险到底好不好,应不应该买一份?
以深圳为例,通关到香港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所以很多身边的朋友平时会去香港购物,为了孩子去香港买奶粉、尿不湿等母婴用品,甚至连酱油都要去香港买。
很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那到香港买保险会不会更好呢?加上漫天飞舞的软文,身边朋友的推荐,很多人自然也动了去香港买保险的心思。
保险,是一项融合了法律、医学的金融产品,和买手机、尿不湿有着本质的区别。 选择了香港保险,就只是处于另外一个法律环境下,签订了一份金融产品合同,仅此而已。
由于香港的经济环境、法律框架和内地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香港保险相对于内地有很多优点:
1、重疾险保费便宜
由于香港的人均寿命更长,所以死亡率、重疾险发生率都会比内地更低,所以香港重疾险产品定价会有优势,也就是说保费会更便宜。
相同保额的重疾险,保障接近的情况下,港险普遍比内地的老牌公司(例如平安和新华)要便宜,但是对比一些新兴的公司(例如天安和工银安盛)要贵,并不能一刀切的就说香港保险就是便宜。
2、重疾险存在分红
我们知道国内的重疾险保额都是恒定的,买了 50 万保额几十年后还是 50 万,但是香港大部分重疾险都是有分红功能。
虽然分红同样是不保证的,但是购买 50 万保额,几十年后,保额是有机会增长到 70 万的,这是香港重疾险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3、差异化定价
香港的保费会区分吸烟和不吸烟,所以如果不吸烟的人购买香港保险,会比吸烟人群便宜 20% 左右,这就是身体健康最直接的优势。
4、部分病种理赔宽泛
为了规范市场,内地前 25 种高发重疾的定义和赔付条件都是行业统一的,是由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医师协会统一定义的,各家都一样,保险公司想改也改不了。
不过香港每家公司的疾病定义和赔付条件都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所以自然会出现一些病种,香港的疾病定义和理赔条件宽松。
比较典型的就是脑中风后遗症,内地要求在确诊 180 天后仍然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而港险一般不会要求 180 天,有的是几个星期,甚至有的是 24 小时。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些病种国内的理赔也会更加有优势,总体来讲对于高发的十几种重疾来讲,内地同香港疾病定义差异并不大。通过 1-2 个例子,然后一刀切地说香港重疾理赔更宽泛,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5、美元计价
除了上面产品上的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港币、美元可以自由兑换。很多保单都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很多高净值的人群会选择理财型保险,作为美元资产配置的首选。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完美的保险。由于香港独特的市场环境,有明显的优势,就一定会有明显的不足。
1、关于拒赔
以我们对国人的了解,很多人就算体检了,体检报告根本就不看,而且也看不懂。目前国内一些代理人不太专业,对健康告知不太重视,一些极端的情况,有的销售人员说只要没住过院,健康告知都可以填否。
这种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国内的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是非常适合目前市场的,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
即便客户当时因为疏忽大意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也必须承担赔付责任,不得解除合同或拒赔。
反观香港市场,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用户在告知的时候更加接近无限告知,所有的重要事实都是需要告知。
而且香港重疾险遵循的是最高诚信原则,不可抗辩条款跟国内的用法根本就不同,所以近期深蓝君也遇到了多个由于甲状腺结节未如实告知,购买香港保险后被拒赔的案例。
举个例子,就算小A同学由于疏忽大意,忘记告知甲状腺结节,如果不幸罹患胃癌,在香港是有很大概率拒赔的,而这种情况下,在国内基本不会出现拒赔的情况。
2、关于理赔时效
深蓝君已经接触了几个案例,在香港理赔用了3-6 个月的时间才出结论,而国内是条款规定30日内保险公司一定要出理赔结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由于保险公司在国内受到强监管,所以会更加规范和人性化。 当然3个月才出理赔结论的,这个肯定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不过还是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3、关于癌症
我们知道癌症大约占到保险公司70%的理赔数量,所以关注癌症是非常有意义的,从癌症定义来讲,内地和香港都是以增长、扩散、浸润周边组织为特征的恶性细胞,这点上,两者并无差异。
但是港险一般会把T1N0M0期的甲状腺癌列为轻症,只能赔20%左右的保额,而在国内甲状腺癌也是属于重疾的,可以获得100%的赔付。
甲状腺癌实在太高发了,基本都是内地各大保险公司理赔最多的重疾,香港保险把这块的责任减轻了,所以价格便宜也是有原因的。
除此外,国内对原位癌是没有限定哪些器官才赔的,但是香港有的产品会限制只有在某几个特定器官的原位癌才能获得赔偿。
4、体制差异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其实香港和内地最大的是体制差异,具体影响在保险的方方面面。
投保便利性:购买香港保险首次一定需要在香港签约,由于保单用美元计价,所以第二年缴费并不是很方便,如果没有开具香港的银行账户,很多人会遇到缴费困难的情况。
理赔金:我们知道内地是存在外汇管制的,理赔金过大时没办法兑换成人民币的,所以很多人会采用很多不合规的手段把理赔金带回内地,这里面存在不小的风险。
发生纠纷:如果发生理赔纠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可以受理不超过100万港元的理赔投诉,但是处理一单投诉平均需要4-6个月的时间。如果协调无果,那就需要聘请律师在香港打官司了,一切要按照香港的法律标准来。
万能险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咨询内容:我想请教下,平安人寿的刚出来的万能险种优势,和劣势。我年收入20W左右,买这份保险是否合适。我主要考虑是重疾,意外医疗和养老。
咨询网友:江南 (苏州)
专家解答:
刘晓春 苏州平安人寿
任何的产品都有其优和劣,万能解决重大疾病,意外,和养老是能实现的,但是万能也是一款比较有特性的产品,同一个业务人员能给你设计出好几套方案来,不同的业务员就更是能设计更多的方案出来!
所以说产品适合你与否,关键在于楼主自身的情况和现有的保障,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还有自己对保费的预算支出,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楼主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有影响!
吴康华 广州平安人寿
万能险交费灵活,缓交保障不变,保额可调,可根据不同的阶段调整保障额度,投资保底,随时可追加,是很具优势的一款理财产品。
你说有什么劣势,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就像交费灵活,对有些人来说很好,有些人又觉得太灵活不好。
现在的万能还可以附加无忧意外、医疗,仅扣保障成本,相对比单独附加的产品成本更低,而且缓交,意外跟医疗也不会断保,是一款真正的保障+理财的保险。
你考虑重疾、意外医疗、养老方面,那么这款计划你可以去考虑。
冯西萍 深圳平安人寿
万能险60岁后的保障成本扣的很高.
根据您的收入,您可以买50万保额的重疾.可以先择万能险+附加重疾+传统重疾险+意外伤害.
这样就可以互补,万能重疾年轻的时候保障成本扣的不是很高.到50岁可以调低保额作为补充养老.
传统型重疾险,就可以保终身.保证在养老的时候还有重疾保障.
自保公司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小众保险公司的另类生存模式。
“不打广告、不网络销售、不风险外溢、不给金融市场添乱”,作为保险业态的一种,专业自营保险公司(自保公司)尽管在国内默默存在了近20年,但鉴于其特殊的保险形式,极少为外人所知。
所谓自保,是指由非保险公司设立的,主要对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的风险进行承包或再保险的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相互保险一道,并称为成熟保险市场的“三剑客”。
在我国,近20年的时间里也仅成立了8家自保公司,4家在内地,4家在香港,股东方均为石油、电力、铁路、海运等具有特殊风险模型的大型央企、国企。
自保公司从形式上来说属于财产险,与商业财产险公司存在竞争关系,比如,同一款保险产品,自保公司由于更加熟悉母公司的风险情况,所以报价往往更低,但与商业财产险不同的是,自保只对内,不对外,走不出母公司的范围,利润自留的同时,风险也留在了母公司的内部。
所以,无论是设立条件,还是运作条款,监管对于自保公司都相当严苛。
“短期来看,自保公司可能会分摊原属于商业保险的一点份额,但从长期来看,自保公司无论从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母公司角度,都有强烈地发挥自身风险管理平台的意愿;有做好产品研发和服务的意愿;有提升自身价值的意愿;也有做强、做大保险市场的意愿。”广东粤电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韦华认为,自保和商业保险不是竞争,而是合作关系,未来中国的自保公司会越来越多。
自家的风险管理工具
商业财产险公司在对企业的某一种风险进行承包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对风险发生率难以评估,高估风险就会带来保费上的竞争弱势,低估风险将会带来亏损。
而这显然是自保公司的最大优势所在,由于自保公司和承保的项目同属一个集团管理,目标利益一致,通过自保公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原有保险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与此同时,自保公司通过加强防灾防损和量化风险服务,使保险从事后赔付过渡到事前预防,以实现集团和项目安全保障的最终目的。
另外,通过自保平台,可以使企业直接对接再保市场,第一时间通过自保获得再保真实报价,有效控制整体保险成本,掌握保险安排的主动性,确保项目公司获得最大的利益,并且可以优先选择国际评级高、安全性强的再保人,最大程度上保障赔款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及时性。
所以,自保公司不仅仅是一家保险公司,更是母公司的风险管理工具。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6600多家自保公司,在世界500强中,70%的企业有自保公司,如果剔除掉中资公司,那么,这一比例将上升到90%。
在我国,自保公司的职能最初是以自保基金的形式存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成立了中石油自保基金、中石化社保基金、铁路保价基金和交通运输行业的车辆安全统筹基金等,企业每年按照财产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自保基金。
“虽然自保基金起到了自我留存风险资金的作用,但也存在天生的缺陷,比如只能风险自理;同时,很难利用公司治理等现代工具来管理自己的风险;另外,税收方面缺乏政策支持;跟国际也不接轨,只是中国特有的形式。”刘韦华说。
鉴于自保基金的局限性,自保公司的形式被引入到中国,2000年8月,中国海外石油总公司设立的中海油石油保险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自保公司。
在内地,第一家自保公司是成立于2013年底的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专属”),2015年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成立(下称“中铁路自保”),2017年,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自保”)和广东粤电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下称“粤电自保”)也相继成立。
在香港设立的自保公司除了中海油石油保险公司,还包括2014年成立的中广核保险有限公司以及2013年设立的中石化保险有限公司等,今年3月,上海电气(601727,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网披露称,旗下上海电气保险有限公司获得香港保险监管局批准,正式拿到保险牌照,这是我国第8家专业自保公司。
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
但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说,自保公司的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存在感上,都是微乎其微的。
在内地4家自保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是中石油专属,其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6.17亿元,净资产63.34亿元,净利润1.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36%。
中铁路自保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3.77亿元,净资产25.59亿元,净利润1.04亿元。
中远海运自保上半年保费收入3730万元,净资产22.15亿元,净利润2935万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96%。
最为年轻的粤电自保上半年保费收入3159.46万元,净资产仅为5.28亿元,净利润1387.51万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653.80%。
4家自保公司的保费收入在今年上半年6706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占比仅0.15%。
但自保公司也显示出了与商业保险不同的盈利周期,比如,粤电自保在成立第二年实现了盈利,而前面3家则在成立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且一直保持盈利。
尽管与商业保险公司相比,自保公司虽然存在天生的优势,但也存在天生的劣势。
“最大的劣势就是自保公司存在风险分担不彻底、资金压力比较大、风险控制水平和再保险的合理安排的问题,自保公司把保费自留的同时,也把风险自留了,所以这就要求自保公司的承保策略要非常谨慎,再保的策略也要提前做好安排。”刘韦华说。
“同时,自保公司的准入门槛高,应用范围也窄。”刘韦华说。
目前涉及自保公司的主要监管文件有两份:《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3〕95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5]23号),根据银保监的要求,自保公司的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000亿元,自保公司执行的是保险公司最低2亿元资已支付保费的规定,对母公司的保险管理能力和既有保费规模都有一定的要求,并强调母公司应当恪守对自保公司承担全部风险责任的承诺。
“另外,就是专业能力不足,自保公司的保险管理经验还有待加强,专业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也十分有限,短时间内无法与专职经营风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相比。”刘韦华说,产业集团做金融还是需要积累经验,而且自保公司比较少,8家自保公司根据母公司的业务划分,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所以互相能够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很多需要自己摸索。
因此,这就需要自保公司在聚焦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
中远海运自保总经理郑晓哲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自保公司也是保险,不是保险业发展的拦路虎,自保公司一方面通过与保险市场合作再保险的途径来分散企业风险,另一方面也在采购有服务网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的落地服务,或者共同承保保险业务,甚至可以共同开发保险产品。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