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人身保险规划

保险与风险管理
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一)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概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考虑到游泳时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二)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到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得考虑到洪水泛滥针造成的巨大灾害,就极为必要了。
(三)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列经济合算。所以,在作出“理性”选择时,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四)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理论起源上看,是先出现保险学,后出现风险管理学。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不得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但是,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实践看,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同时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提高认识风险的水平。概率论的发展,为加深对风险的认识、风险的量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计算 纯保费的前提是要知道潜在损失的概率分布。实践中就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来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因此,概率论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大数法则”是概率论中一个重要法则,它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大量的、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出现的随机现象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或稳定性。例如,我们知道掷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硬币,其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但如果做50次实验,正面向上的次数很可能与期望值25次相左较大。换句话说,对该实验进行统计得出的频率(正面向上的次数除以实验次数)与客观的概率可能有较大的差距。但做一万次或更多次实验,其统计频率与客观概率相差将很小。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大量随机因素的总体作用必然导致某种不依赖于个别随机事件的结果。这一法则对保险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保险行为是将分散的不确定性集中起来,转变为大致的确定性以分摊损失。根据“大数法则”,同质保险标的越多,实际损失结果会越接近预期损失结果。因此,保险公司可做到收取的保费与损失赔偿及其他费用开支基本平衡。

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这时很多人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规避风险。在此情况下,不少人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风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总体来说,它们都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保障。
一、风险是保险和风险管理的共同对象
风险的存在是保险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与条件,并成为保险经营的对象。但是,保险不是唯一的处置风险的办法,更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保险。从这一点上看,风险管理所管理的风险要比保险的范围广泛得多,其处理风险得手段也比较保险多。保险只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财务手段,它着眼于可保风险事故发生前的防预、发生中的控制和发生后的补偿等综合治理。尽管在处置风险手段上存在这些区别,但它们所管理的共同对象都是风险。

二、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又是保险经济效益的源泉
1、风险管理源于保险。从风险管理的历史上看,最早形成系统理论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风险管理手段就是保险。在风险管理理论形成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主要通过保险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和个人的风险。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风险管理在美国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性风险管理运动,保险一直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
2、保险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科学资料。由于保险起步早,业务范围广泛,经过长期的经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识别风险、预测与估价风险和防灾防损的经验和技术资料。掌握了许多风险发生的规律,制定了大量的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所有这些都为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风险管理是保险经济效益的源泉。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风险的企业,同样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一个卓越的保险公司并不是通过提高保险费率、惜赔等方法来增加利润的。它是通过承保大量的同质风险,通过自身防灾防损等管理活动,力求降低赔付率,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的。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拥有并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为被保险人提供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服务,是除展业、理赔、资金运用等环节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环。
三、保险业是风险管理的一支主力军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除了不断探索风险的内在规律,积极组织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之外,保险业还造成了一大批熟悉各类风险发生变化特点的风险管理技术队伍。他们为了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直接保险业务之外,还从事有效的防灾防损工作,使大量的社会财富免遭损失。保险公司还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培养国民的风险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水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职能,更多的是通过承保其他风险管理手段所无法处置的巨大风险,来为社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所以,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支主力军。
风险管理与保险有哪些关系?一般来说,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风险管理又是保险经济效益的源泉,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保险还是风险管理的一大主力军。此外,保险还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科学资料。
《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8)》发布
“精算技术是保险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精算工作本身就是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预测。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离不开精算技术、精算工具和精算师。”近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保险学会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精算与保险国际会议——暨发布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8)”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作出上述表示。
蒋庆哲认为,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逐渐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与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但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粗放,出现了功能异化、偏离保险本源、风险积聚等问题,这与不重视精算、不深入应用精算有一定关系。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全国共有精算师3872人,其中,就职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人数3282人,占比85.4%。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介绍,前不久,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发布了《人工智能保险行业运用路线图(2018)》。其中提到,人工智能在保险精算运用已进入加速阶段,将在2022年实现25%的行业应用;在2025年将实现50%的行业应用;到2030年,将实现75%的行业应用。
在姚庆海看来,人工智能使保险公司的精算工作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人工智能有能力去搜寻互联网的海量实时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定精准的个性化保险产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保费定价更加精准。保险公司可以挖掘投保人的保险偏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组合方案,为每一位消费者量身定制个性化保险产品,计算个性化保费。

“人工智能领域与保险精算的结合创新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姚庆海认为,下一步,要实现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做到突破原来保险业固有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保险精算领域的创新发展需要科技来支撑。其次,要重视精算师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建立一套符合精算人才成长规律的用人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认为,精算在保险经营中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精算师在推动行业稳健经营、防范化解风险方面大有可为。保险作为金融工具,对风险防范作用巨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手段为保险风险模型设计与产品规划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也为保险精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议还发布了《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8)》,这已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连续第四年发布该报告。报告由十一章构成,包括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总报告;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模型构建;中国保险资管报告;我国保险经纪监管规章修订的历史回顾及展望;新规则对保险精算的影响;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车险定价研究;食品安全责任风险治理问题研究述评;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厘定实证研究;北京市失能失智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测算与预测;企业职工购买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研究报告;国家公务员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研究报告等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孙健介绍,从内容体系上看,《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5)》采用全覆盖的模式,把保险精算中最主要的分类框架搭好。第二本研究报告《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6)》按照抓重点和亮点组建素材的模式,把新的东西呈现出来。第三本研究报告《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7)》抓特色,其最大的特色是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的社保精算报告,整理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保精算制度与平衡结果;紧扣出口信用保险、保险投资的核心敏感问题,切中网络互助平台的热点问题,选取未来车险市场发展的延保方向进行详细分析。第四本研究报告《中国精算与风险管理报告(2018)》具有明显的综述性和调研性。
该主题会议自2015年开始举办,研究国际精算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精算与保险发展实践以及精算与保险人才培养方式,共同促进我国保险精算行业的发展。
从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精算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保险业;另一方面,保险精算从业人数远远不够,因为不只是保险相关领域需要,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养老、社保等领域也有对精算的需求。面对发展新形势和中央新要求,我国精算职业发展还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