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险收益和实际不符

为什么万能险实际收益与预期差异很大
2008年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业务员承诺年收益率超过5.8%。三年期满后,市民王先生想取出钱时却发现,6000元的已支付保费只增加了66.24元,这让王先生难以接受。这理财产品咋这么不靠谱?
市民:实际收益与预期差异很大
据介绍,王先生于2008年9月1日,在一家银行鲁东大学分理处花6000元购买了一份泰康放心理财经典版终身寿险(万能型)。王先生说,当时他一笔6000元的存款刚好到期。想转存三年时,旁边一位泰康人寿的业务员上前,建议他买一份3年的理财产品。
当时三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5.4%,业务员说他推荐的这款产品的利率至少是5.8%,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也说好,我就买了。王先生说,他是首次买理财产品,对保单上的条款和大多数名词并不了解,出于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信任,他没什么犹豫就签了字。
因这份保单在2011年9月1日到期,8月底王先生打了个电话查询收益。按照当初5.8%的利率计算,这次至少能拿7000多元钱。可接线人员却告诉他,除去6000元已支付保费,他只能拿到60多元钱,这让王先生很吃惊。给我办保单的那个业务员早辞职了,他们说那业务员夸大宣传,还说这笔钱受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缩水了。
不管对方如何解释,王先生始终难以接受。按照定期存款利率,6000元也有972元的利息,这差得太大了。
万能险预期收益飙高 收益实际低于预期
从去年底以来,随着险资投资渠道放宽,中小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持续销售一批连接资产项目的高收益万能险,而目前已有多家险企的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明显提高,多数超过了5%。同时,通过网络渠道大力推行的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也都较以往有了一定提高。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眼下险企都在猛推高收益万能险争夺市场,但投资者能否真正拿到宣传的预期收益则还是要看产品本身,因此建议在投资时千万不要仅看表面高收益就盲目购买。
万能险预期收益飙高
最近万能险的收益好像变高了,好多都超过了5%,跟理财产品差不多了。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这样感叹。而事实上,记者查阅多家保险公司近期推出的万能险产品也发现,其预期收益确实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比如光大永明光明财富1号年金保险(万能型)1年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昆仑健康人寿保险健利宝系列多款产品预期收益为5%,最高为5.5%;中融人寿中融融盛连年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预期收益也达5.2%等等。
另外,记者也获悉,日前进驻腾讯财付通保险频道的国华人寿在7月8日至7月12日又将开展一场新的理财活动,国华1号、国华1号增强版、理财宝等旗下万能险产品的预期收益也较年初有了一定提高。从其官网最新一周公布的结算利率来看,理财宝结算利率最高,达到5.2%;其次是国华财富增值终身险(万能型)和国华创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位居第二,均为5%;而国华1号、国华1号增强版也从前几个月的4.05%、4.4%提升到了现在的4.6%、4.8%。国华人寿相关人士还表示,从以往的给付率来看,几乎都能达到预期收益。
收益实际低于预期
万能险预期收益堪比银行理财产品,促销活动也足够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实际确实能够达到吗?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通常情况下,万能险的投保人所交的保费除去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等需交给保险公司的费用外,剩余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万能险每个月都会公布一次结算利率,根据该利率计算当期收益,每个月都可能发生浮动,以往投资者一次性缴纳保费后,先要扣除初始费用后才纳入投资账户,实际收益其实要低于其宣传的收益。比如以预期年化结算利率为5.2%的产品为例,如果一次性购买10万元该产品,扣除1%的初始费用1000元,剩余部分才进入投资账户,1年后的现金价值为10.41万元,以此计算其实际收益率只有4.1%。
病例与诊疗记录不符是否很难赔付
也许有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虽然消费者购买了重疾险,但是真要进行理赔却遇到很多麻烦。如果您的病例与诊疗记录不符的话,将会很难赔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一个案例吧!
李某于去年4月申请重疾险理赔,医院的诊断证明书上记载,李某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理赔人员向其解释急性胰腺炎不属于重疾险责任后,李某撤回申请。同年5月,李某再次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这次诊断证明书在之前病例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经查,诊断书出现了心机酶和心电图的改变。
李某由于所开的第一份证明不符合条款规定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于是请求医生修改诊断证明,才有了带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二份诊断证明书。医院出具的两份内容不同的诊断证明书,对于以合同约定来进行保险赔付的保险公司而言,调查李某真正的病因病况成为做出是否理赔决定的关键。
经查,李某所患的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心肌酶的增高和心电图ST段的下压,但心电图并没有出现心肌梗塞的变化,并且在住院病历中出、入院都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众所周知,完整的治疗过程从病史采集、相关检查、诊断到治疗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措施是为了保障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医生开具的与医院诊疗记录不符的第二份诊断证明可以认为是他个人所为而非医院的权威诊断,所以不具有证明性,保险公司可不予采纳。
保险条款所规定的心肌梗塞的保障范围小于医学上的广泛的心肌梗塞的范围。保险条款的心肌梗塞是指因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部分心肌坏死,其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典型的胸痛病状;心电图有新近的改变,显示心肌梗塞状况;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塞。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李某本次出险的原因是急性胰腺炎,不符合保险条款所规定的心肌梗塞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按一般住院医疗保险责任予以赔付。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