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卖保险的人 总是在旅游
银行为什么卖保险
一、银行为什么卖保险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银行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除了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银行作为一个 综合金融平台,还会代理销售基金、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
二、银行买保险要注意什么
常见陷阱1:夸大收益
很多人去银行存定期,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很多人没有过多的考虑就掏钱了。
其实这种更高的收益很可能包含了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分红险按高档分红演示收益,实际上分红是不保证的,有可能只有中档,甚至低档的收益。
期望于分红获得高额回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保险公司股东红利很高,而给单个产品却不分红。
常见陷阱2:不谈流动性
我们知道在投资中,有三个重要的指标,具体如下: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保险的是可以媲美银行存款级别的安全性,而且又强调很高的收益,那么不用想,流动性一定是极差的。
如果在销售人员的误导下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保险),当过了2年去取钱的时候,根本就取不出来;着急用钱只能退保,而退保是有不小的损失的。
常见陷阱3:飞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更直白的说,飞单是是银行个别员工打者银行的幌子为自己牟利。
卖保险先卖什么人
刚入行的新人,要开拓陌生客户并不容易。而且代理人一般没有底薪,有时候为了完成业绩,不得不从身边的熟人下手:
例如同学、同事、同宗、同好、同乡,也就是所谓的“保险销售五同法”。
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充满挫败感,特别是昔日好友的一个冷眼,就足以让新手怀疑人生。
所以保险公司每天都要开早会、打鸡血,身边同事出单的喜讯,上级主管的鼓励引导,总能让人回归“初心”:
•保险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介绍给亲朋好友?
•看着他们没有保障,我心里就觉得不踏实。
•给别人讲保险,是为了他们好,挣钱都是次要的。
•……
靠着多年积累的人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都能卖出一些保单。保险公司也很会给新人造势,看他们发的朋友圈,经常都是出入五星级酒店,参加各种高大上的培训和领奖。
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太多了,很多人不知道哪些产品适合自己。每月初,我们都会更新一次榜单,里边都是市面上最有性价比的产品。
如果大家挑选保险有什么困难,可以点击链接一对一咨询,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给你最实用的建议。
旅游险为何难卖
日本一家大型旅行社在对其海外旅游的实践中得出的研究数据是,每组织6万人出国旅游,就会遇有1人死亡,因此日本游客的购买旅游险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今年五一黄金周之前,国内一家大型旅行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在黄金周出行的人达到了60%,而自愿在出行时购买保险的却不到30%。一份“面值”仅为10-20元的旅游意外险与价值几千甚至几万元的旅游费用相比如同“九牛一毛”,难道旅游者不愿意“以小博大”为自己的安全投资?
记者走访发现,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虽由各大旅行社代销,但旅行社不能强制游客购买,买不买保险由客人自己说了算。记者发现,除了游客自身不明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等商业旅游险的区别外,代销保险的旅行社在向游客推荐时也显得热情不高,甚至对险种不熟悉。
在一家旅行社的咨询柜台前,一游客咨询有关“旅行意外险”的问题时,咨询员头也不抬地说:就是行程中出了问题由保险公司赔你噻。平安保险公司一位业务经理称,这种回答实际与旅游意外险所框定的范围有偏差。一家旅行社负责人私下表示,一份旅游意外险保费十多二十元,最终落到旅行社的中介服务费很低,没搞头,再加上有时一推销旅游险,不明就里的游客就以为旅行社多吃钱,头也不回就走了,现在旅行社竞争如此激烈,谁想因此把游客吓走呀。旅行社推销不积极,那保险公司该积极了吧?记者走访的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对此也不积极,某保险公司一业务员直言,一二十元一份的旅游意外险属于“渣渣险”,费心费力卖一份只有一两元的劳务费,同样的时间精力推销一份人生意外险、寿险什么的,保险公司和营销员的收益都要比旅游意外险多无数倍,前者可以获得几千至几万元不等的保费,后者可以获得不菲的中介劳务费。
另外,保险公司设计的险种让人看起来吃力,也是一些游客诟病旅游险的原因。如一家保险公司对旅行社责任险的规定:必须是“因被保险人的疏忽或过失,造成被保险人接待的境内外旅游者遭受的经济损失”。细则还规定许多内容不在赔偿范围之内,如:金银、首饰、珠宝、文物、手表、手提电脑、摄像机、照相机、软件、数据、现金、信用卡、票据、单证、有价证券、文件、账册、技术资料及其他不易鉴定价值财产的丢失和损坏等等内容。一位有意出行的游客看到这里,惊叹“头都大了”。如何亲近理解游客,保险公司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