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也是一种理财的方式
在21世纪的今天,理财几乎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人人向往财务自由的前提下,首先应了解赚钱与理财的区别。赚钱通常是透过个人的努力、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透过时间的积累、体力的付出、智慧的结晶而产生的成果。而理财则是通过对财务的适当配置、让金钱发生效能从而达到财富的积累。所以简单来讲,赚钱是透过亲力亲为的结果,但人的时间和体力都是有限的。理财却是让钱去赚钱的方式,而钱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理财的目的不外乎4项:避免财富缩水、阻止财富风险、创造更高利润和做好
退休规划。至于每个人因年龄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而会有不同的理财目的,但理财的真谛是相同的——在了解个人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财富管理规划,及早为将来做出准备,以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连续6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90%能够达到财务自由的人,关键来自于“正确的资产配置”(所谓财务自由程度是指不再继续目前的工作,而能维持目前的生活品质所能延续的年限)。而“正确的资产配置”,一般建议应把家庭收入做合理的分配:把60%的收入放在日常生活上,包括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消费;另30%做短、中、长期的理财规划;剩下的10%则应做规避风险之用,这样一来即便家庭经济支柱发生风险也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品质。这样的配置,才能使个人和家庭财务立于不败之地。
但我们往往在不同年龄层中,均听到一样的呼声——“我没有钱,无法理财”。殊不知,其实理财只是“观念”的问题。有道是:人不理财、财不理你!时下的月光族往往是先花了再存,当然会不够花,但如果我们制定一个理财目标:例如可以先把每月收入的15%作为理财已支付保费储蓄起来,剩余的钱再做消费,这样一个理财计划就开始启动了。
不同年龄层及不同人生阶段对于风险的承受度也不尽相同,与此相对应的,理财工具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对于“社会新鲜人”由于年龄尚轻、家庭负担不重、在基本保障规划好的前提下,可选择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理财工具,例如:股票或者期货等,毕竟他“一人饱,全家饱” 。对于“满巢期”的中生代,因家庭结构的关系,则应在
家庭保障规划好之后,选择较为稳健的理财工具,例如:基金或者
分红型养老保险。对于年龄层较大或即将面临退休的人士则更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渠道,例如:定存、国债、平衡型基金及年期较短的养老保险,毕竟,这类人士在理财的路上是栽不起筋斗呀!
所谓“稳健理财”是建立在保住已支付保费的前提下,对于一些理财专业知识不那么充足或者时间不太允许的人,尤其是上班族!制定一个简单易行的理财计划,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理财工具,强迫自己养成习惯,通过时间的积累,去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而已。时下安全系数较高的理财工具分别有:银行定存、国债、保险。不同的工具可以达到不同的功能,例如:银行定存是相对保守且简单易行的理财方式,唯一考验的是“人性”,毕竟很少有人能自动连续数十年做到定期定额的储蓄计划,往往存到一定的金额时,自然会有一笔花费,例如:购车、旅游、进修……等消费,而破坏了我们的理财计划。国债提供固定收益,也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只是国债往往发行量有限,除非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一大早去排队,或者有特殊的渠道取得,一般上班族不太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此外,保险也是一种稳健的理财品种,它可以满足按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需求,来量身打造不同的理财方案,不管是缴费年期、领取年龄、领取方式……都可以因人而异,尤其过程当中可以拥有高保障,可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人生目标,对于时下不管是“社会新鲜人”,“满巢期”或者“银发族”来讲,可以说是打地基当中,最稳妥的选择。
保险一种理财概念和方式
:人的一生充满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逃避,普通疾病会短暂地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重大疾病会让人倾家荡产,而环境恶化、食品污染,导致
重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基于这些考虑,理财的基础不仅是要储蓄一定的资金,更要为不确定的将来作比较确定的打算,保险也是理财的重要基础之一。
购买金融产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理财这一方式,达到钱生钱的增值效应。买股票、买国债、银行存钱,都是如此。但作为金融产品之一的保险却不一样。保险产品是通过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来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支出,达到以钱省钱的目的。
购买保险产品,是家庭理财、个人理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常有“房子第一、保险第二”的说法。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不买保险,个人的生命风险得不到保障、家庭财产得不到保全。
那么,保险“钱省钱”的理财作用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体现的呢?
举一例: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不幸车祸受伤。但因购买了
保险公司一款名曰“绿色通道卡”的保险产品,到医院急救时,凭该卡直接进行急救、住院。待出院时,共花去医药费、住院费1万多元,全部费用均由保险公司支付。花了120元,却少支出了1万多元,这是比较典型的“钱省钱”的案例。
为什么买保险产品能够起到“钱省钱”的作用?
首先,购买保险产品,是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的一种行为。所以,其购买的不仅是一种保障,更是对风险的一种投资。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的特性,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也就在于一个“防”字。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付出的是极少的钱(保险的保费),但得到的却是大额的保障(保险的
保额)。
其次,保险产品“钱省钱”的作用,是在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才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不买保险产品,全凭自己的积蓄进行补偿的话,可能有倾家荡产的风险。而买了保险产品,只要交出相应的保费,就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具有雪中送炭的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保险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有一种强迫储蓄的特性。在保单生效期间,不发生风险,不能以个人的意愿随时收回投资。因为购买保险,是在购买一种保障,不到“万一”,这种投资是不会兑现的。所以,一旦买了保险产品,切不要轻易退保,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损失。
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一些保险产品在原有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储蓄或投资功能,使原本单一的保障功能向产品的多功能转化。但无论怎样转化,保险的保障本质还是不变的。
保险能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为人们提供各类保障,诸如生有所托、老有所养、终有所安等。这些目标是无法通过其他金融产品来实现的,却可以通过保险产品有效、合理的组合来实现。
慧择提示:要什么样的保险,投多少保额,心中有数。用目前已知的、有限的金钱,控制未来无限、不可承受的风险,这就是保险存在的价值,也是保险的魅力所在。给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多的保障,规划完美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