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保险死后真的可以领回保额吗?

保险真的可以避税吗?
针对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遗产税的开征与否,引发了广大民众对保险能否避税问题的再度关注。有保险公司在其保险产品的宣传资料上,也旗帜鲜明地宣传投资分红、万能保险可以免税,保险业界也不断传来巨额保单的消息。那么,保险真的可以避税吗?对此,下文展开说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保险公司开办的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但该通知只是规定保险公司的营业税可以免征,并未涉及购买分红保险的个人投资者产生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而在2006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又颁布文件取消了长期寿险(含分红险)在报批、税收优惠期间的免税待遇,改为营业税先征后退。购买分红保险的个人投资者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免征更是无稽之谈。

那么,保险能够免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吗?
当然不是。保险能够“免税”的确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却并未规定,投资保险产品所得到的收益可以免税或暂不征税。也就是说,保险赔款免税不等于投资保险产品所产生的一切收益都不征税。保监会亦曾下发了《关于人身保险产品税收宣传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税收优惠宣传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进行宣传,如实向消费者告知相关的税收收取规定,不得向投保人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收益,严禁销售人员通过虚假税收优惠宣传欺骗投保人。此前,也曾发生过因为虚假的保险产品免税宣传引发的诉讼。
保单收益与保险赔款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利息及收益与保险赔款有本质区别,不具备“保险赔款”性质,所谓的免税没有法律依据。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非保障部分的投资收益以及两全险的生存受益金等都应该归属于不能免税的范围。分红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在客户未出险的情况下以红利、利息包括生存年金支付给客户的收入均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没有出险获得的收入,就不能按“保险赔款”免税,毕竟“保险赔款免税”不等于“保险所得免税”。
困此,声称保险可以免税的,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也并非完全错误。据了解,2005年以来,不少保险公司就开始推出高保费、高保额、面对高端收入人群的险种。如果利用好这个工具,也完全可以达到部分财富传承的目的。明确了上述两个区别,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免税范围为自己做利益最大化的财富规划。
保险赔款的免税功能在国外的应用也很普遍,但技术含量较大。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受益人(财富传承的对象)获得的实际是保险赔款,并且只能是身故保险金。即,受益人因被保险人的死亡而获得的身故保险金。
因此,可以有两种方式来实现财富免税传承。一种是计算出拟传承的财富金额作为保险金额,计算出人身保险费,由投保人支付。被保险人一般是财富的转出者、受益人一般是财富的继承者。当被保险人身故后,受益人可以申领身故保险金——免税的保险赔款。在此种方式下,被保险人的遗产仍可继承,保险是单独的法律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通过身故受益金直接补偿的方式。
另一种是间接补偿的方式。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首先要将财富转出者作为被保险人、财富继承者作为身故受益人;金额方面,要做好保险规划,确定需要发生继承的财产部分,根据当时的遗产税率计算出继承该笔财产所应缴纳的税费,并以此作为保险金额计算、缴纳保险费。一旦被保险人身故、继承开始,身故受益人可以通过领取此部分保险金用于支付遗产税,从而合法继承财产。在整个环节中,实际是投保人投入了小额保费、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了与遗产税等金额的保险金。
综上所述,财富免税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前者的保费支出较后者大,但所获得的保险赔款亦较后者高。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认真的计算保险金额及保险费、确定保险期间和保险险种等,都至关重要。
智盈人生重疾赔付后主险保额可以调高吗
咨询内容:33岁,男性,已婚有一子,家里有车有房,无负债,存款45万,年收入15-20万,单位上的社保,没买商业保险。。想买智盈人生,计划年交6000,20年,终身寿险30万+附加重疾提前给付25万+意外伤害30万。代理人说如果重疾赔付了,还可以调高主险保额,这样身故还可能拿更多的,是这样吗?如果得了重疾后再调高主险保额到20万可能吗?会不会这时候的保障成本非常高以至于最后拿到的和支付的成本差不多?
咨询网友:angel (北京)
专家解答:
广州 平安人寿 荣晓辉
调高保额有年龄限制,65周岁之前任何年度可以调整,但公司要求体检,体检合格可以调高。你是有责任心的人,已想到出现万一的事情,该如何给家人一份安心,那为何不现在把保额做高?
惠州 平安人寿 李映星
既然有存款45元干吗不考虑一个能让你的财产更好传承的富贵世家计划呢?把你的存款的60%也就是27万元分5年存入到这个富贵人生账户,它一定会让你的钱帮你生出更多的钱的!它是最快还本的产品,第十二年就已支付保费到位以后活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并且可以保单抵押贷款,贷款时分红利益和生存金利益照样生成!非常划算!
广州 平安人寿 蔡春霞
代理人有误导之嫌,如果发生重疾是不可以把保额调高的。比如你买的是30万人寿,如果发生重疾赔偿了25万,那你最后只剩下5万元可以拿了。
深圳 平安人寿 谢利兵
这个要重点说明,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万能险重疾赔付后主险如何变化,分两种情况:一是保险金额大于保单价值的时候,直接赔付,剩余保额仍然可以调,但调高意味着保障成本也高,如果里面的保单价值已经不多,就要不调高了。
第二种是保单价值大于保险金额之后,这时候赔的就是保单价值的105%,合同终止。所以,当保单价值大于保险金额的时候,把保险金额调到最低,你的保障成本就最低了,获取的收益也最多了。这时候与保额就没关系了,赔也就是赔保单价值的105%。
上海 友邦保险 吴承明
不了解,不过按照晓辉的说法,估计不能调了。
免费重疾险,是真的吗?
俗话说: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相信大家还记得,之前被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刷屏了的状况,不花钱还能有免费的重疾险?那么这个便宜需要占吗?相互保有什么创新吗?有猫腻吗?以下深蓝君就来告诉你~
相互保是由蚂蚁保险、芝麻信用、信美相互共同合作推出的相互保险产品。
直接说结论,相互保本质上是一款不保证续保的一年期团体重疾险,比较适合作为临时过渡的保障,或者长期重疾险的补充。
那相互保,谁能买呢?
相互保作为一款重疾险,和普通重疾险一样需要健康告知。
如果想买,要满足 3个条件:
第一,要符合健康告知;
第二,投保年龄得在18-59岁,如果是未成年子女可以随父母加入;
第三,芝麻信用分得达到650分以上;
满足这三个条件,就能加入相互保。
需要明确的是相互保并不是免费的。
满足条件加入时不用交费,与其说是不用交费,不如说是不用先交费。
这是因为相互保采用“先保障,后交费”的方式,加入的时候并不需要掏钱,但是,后期每个月都会扣费。
扣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支付宝今后每期统计出来生病的人数,一共需要赔多少钱,再加上10%的运营管理费,然后由所有会员来平均分摊。
具体的分摊金额还有一个封顶线,每位会员为每个受益人分摊的金额不会超过0.1元,这也是广告上“1毛钱关系”的由来。
需要注意的是,是为每位受益人分摊不超过0.1元,要是生病人数多了,比如一期有100个,那也是10元,远不止0.1元。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举一个分摊的例子:
如果相互保有400万会员,这一期有100个人要理赔,金额都是30万,那这次每个人需要分摊的金额就是8.25元。
这只是一次的扣费,一般一个月扣两次,所以加入的时候不需要交钱,但是每个月会从你的支付宝扣钱。
如果超过5天没有扣款成功,就会自动退出相互保,并且影响芝麻信用记录。
据信美相互精算师介绍,按照他们的预计,每年需要扣费 100多元,但是深蓝君也关注到了其他的观点,有的精算人员预计 每年需要600-800元左右的成本。
具体要扣多少钱,可能后续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就知道了,但是这款产品肯定不是免费的,这点毋庸置疑。
我们可以发现相互保作为一款1年期重疾险的确有其创新之处。
比如,准入门槛非常低
只有年龄,芝麻信用和健康告知的要求,不用交钱就加入了,你可以先进来体验一下,觉得不好随时可以走,也没有什么损失。
深蓝君认为这和“7天无理由退货”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普及保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为。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第一个就是,保障亮点不足
相互保只能满足基础的重疾保障,对于近年来的创新型保障,例如轻症、中症、豁免、多次赔付等等都是没有的。
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其他产品的保障更好,价格也相差不大。
例如前面提到的,乐活e生,除了轻症和重疾,还有特定重疾的双倍赔付,20岁的保费也就两百多块。
而且相互保的保障额度和保障年限,都会有一定的限制:
比如说39岁前保额为30万,40-59岁只有10万元,60岁后就没有保障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有相互保就够了,因为它的 保额是不断减少到0的。
对于四十几岁正值壮年的朋友,10万的保额也明显不够用。
第二个缺点是保障费用不确定
相互保对每个案件只会扣除不到1毛钱的费用,看上去非常便宜,但是不要忘记会员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将来出险的人数也不会少。
深蓝君和身边的几位精算师朋友交流过,大家预测每年的费用波动范围非常大,从一百多到八百多的都有.....
如果天天去纠结今年的保费是否足够便宜,还不如直接买一款传统的重疾险,费用都不会相差很多。
第三个缺点是有续保的风险
我们知道相互保的本质是一年期团体重疾险,对于一年期的重疾险,深蓝君之前介绍很多了,最大的问题就是续保的问题。
相互保险在我国属于新鲜事物,并不成熟,保险公司和有关部门都没有足够的经验。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将来觉得产品过度创新,扰乱市场秩序等,也可能会导致产品终止。
也就是说,相互保能否续保是个大问题,可能产品停售无法续保、超过59岁无法续保、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可能无法续保等等。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