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前20强半数保费呈断崖式下跌
在严厉措施出台之前,借助万能险,新成立的中小寿险公司不但保费规模突飞猛进,更是将此前寿险的盈利期限由十几年缩短为两三年。但是,寿险公司看到的是业绩,监管层看到的则是风险。
去年,针对万能险的举措频频出台:2016年1月,保监会约谈了7家险企商讨规范高现价产品的业务结构;3月份,保监会下发中短存续期万能险新规;5月份到8月份组织专项检查;再到12月28日祭出对华夏人寿和东吴人寿的监管函,累计有9家寿险公司被停止互联网销售万能险相关业务。
一位被监管层调查的寿险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保监会专项调查小组进驻其公司后,主要调查内容是围绕资金问题展开的,首先是资金的来源,进入股市的钱是否来自万能险;其次,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是否合规,风控流程如何,投资的股票是否有做尽调;最后,股市操作中有没有严格的投资体系,是否本着价值投资的原则。
连续监管致万能险收入下滑明显
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76家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06万亿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则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据寿险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万能险收入差距悬殊,近九成的万能险收入来自于前20名的公司,总计达1万亿元。
具体来看,安邦人寿、国寿和华夏人寿三家突破千亿元门槛,分别为2108亿元、1442亿元和1323亿元,安邦人寿发展最为迅猛,同比实现602%的增幅。此外,平安人寿(850亿元)、前海人寿(776亿元)、富德生命人寿(659亿元)以及恒大人寿(492亿元)等紧随其后。
虽然在行业中上述20家万能险保费收入遥遥领先,但是从2016年3月保监会限制短期高息产品以来,万能险的收入有鲜明的变化。其中,华夏人寿、幸福人寿、国华人寿和信泰人寿等公司2016年前3个月的保费收入已经占全年的八成以上,这意味着上述5家公司在接下来的8个月中保费呈现断崖式下跌。华夏人寿最为突出,前3个月收入已经达1108亿元,此后7个月仅有215.67亿元进账。此外,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天安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珠江人寿前3个月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比也在50%左右,即新规8个月之后,这些中小寿险的万能险保费收入也在迅速减少。
不过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当前安邦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英大人寿、天安人寿和建信人寿8家公司万能险收入仍然超过原保险保费收入。
这显然并不符合被反复提及保险姓保的监管方向。保监会进入包括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华夏人寿、东吴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珠江人寿、天安人寿9家公司进行专项调查,对万能险的规模、账户管理、保障水平、结算利率等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据了解,部分保险公司之所以遭遇整改,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中短存续期的万能险产品占比较高,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而从寿险每季度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上来看,包括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等多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100%的监管红线,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对于万能险调查情况以及未来产品销售等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向华夏人寿、东吴人寿、安邦人寿、恒大人寿等多家企业求证,但多数负责人表示,现在还不方便回应。
结算利率持续下行
对于万能险未来的监管方向,一位从业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对于万能险的投资运用,比较蒙圈,调查小组走了之后,公司的股票投资和之前并没有变化。但对于万能险产品方面,监管层给出明确的方向,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下调了产品结算利率。
记者查阅多家险企官网发现,以华夏人寿的华夏一号两全保险(C款)为例,2016年上半年年结算利率是5.2%,目前已经回落至4.8%。其他险企同样如此,目前公布的近期网销渠道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5%左右,最高的是东吴人寿有两款产品达7.28%。银行代销刨除大约1.5%~2%的成本,给投资者的年化利率也降低至3.5%左右,这与此前动辄7%、8%的预期收益形成较大反差。从产品期限上来看,存续期普遍超过3年。
保险公司下调结算利率,一方面是受监管要求控制;另一方面也和市场变化分不开。数据显示,去年前10月,保险行业实现投资收益5377亿元,总收益率为4.37%,年化后总投资收益率为5.24%,受A股行情影响,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投资贡献度降低。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