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万能险不能买了

新规出台后,对以往热衷销售这类产品的中小险企影响较大。对那些喜欢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言,再想买到以往的短期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已经不可能了。保险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如果喜欢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期限,短期投资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理财产品。
中短期产品已难觅踪迹
自2014年末开始,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等中小险企通过互联网热销部分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实现了弯道超车,公司规模迅速壮大。但此类产品实际存续期限较短,可能给公司带来资产负债错配、现金流不足等风险。因此保监会在上个月发布了监管新规。
记者在部分中小险企的官网及京东等销售保险产品的平台上搜索时发现,一年期以下的保险理财产品目前已经难觅踪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被叫停的一年期以下保险产品中的主要代表就是前期本报报道过的万能险产品。近年来,万能险以高回报、周期短等特点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渠道。在银行利率不断下行、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破2的背景下,收益率保持在5%至7%之间的万能险尤其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新规定是监管部门控制风险的做法,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施建祥对保监会调整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表示认可。施建祥教授分析说,实际上保险是一个流动性较弱的金融产品。流动性往往和收益率是相挂钩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流动性强,因此风险也会较大。据他了解,部分保险公司急功近利,对风险较高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做出高收益承诺,短债长投有可能导致出现风险。

保监会等机构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去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9.2,比中性值50高出38.4%,显示保险消费者信心较强,呼应了行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调查报告称: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目前保险产品供给虽然充足,但部分存在侧重理财而风险保障特点不突出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一些风险保障型产品,如养老、健康、医疗等,仍有较大的产品创新空间和市场需求潜力,保险业更好地服务民生保障还大有可为。
中小险企开始调整产品
不久前,在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不少人寿保险公司负责人也提到,尽管外界对万能险、投连险等存在质疑或其他不同看法,但是这些保险产品只要保险公司的合规性审查足够谨慎,总体上还是安全的。
业内人士解释说,中小险企在增员乏力、个险难做的情况下,与大型保险公司拼保障型产品十分困难,相比之下,虽然万能险大部分不能被计入保费收入,但却能带来现金流,通过投资赚利差。
一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浙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调整,对中小保险公司的影响最大。如果是长期的保险产品,如5年期或10年期的,我们在做成本支出预算时就比较轻松,第一年首到的保费可以作为销售人员的佣金支出、管理成本支出、提取准备金等,事实上第一年收的保费也基本没有利润,而之后几年的保费则会产生利润。这位负责人表示,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事实上利润不高,还需要考虑到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确实存在较大的风险。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部分中小险企已经将整改情况上报给总公司,也有中小险企对下一步保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议也一起上报。对中小险企而言,保险产品调整,确保安全和理财收益的博弈天平更倾向于安全。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下架也使险企的流动性变弱,资本市场险企频频举牌的现象也将减少。记者从部分中小险企了解到,他们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结构,记者留意到,暂时没有新增太多的产品,主要是对部分中长期产品进行优化。
保险投资还是长期为宜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购买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大多是年龄在40岁以下的投资者。这部分中青年更乐意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周期不长的产品。对于保监会的新规定,这些对保险理财比较热衷的人群已经开始考虑重新配置自己的保险资产。
中短期保险产品被叫停,以后会考虑重新配置保险资产。自主创业并获得初步成功的杭州市民周先生说,目前已经投资的一个中短期产品要看监管部门出台的细则再决定如何处理,他同时也表示,将考虑购买较长周期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正在为二胎做准备的俞女士表示,她需要一款较长周期、有保障、低风险的保险理财产品,既为自己将来的健康上一份保险,也可以有些收益。
对保险企业来说要防止自身风险,而对投资者来说也要谨慎投资,不能单看收益率,两者都要兼顾。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保险专家也指出,在保证家庭资金合理流动性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大型险企购买中长期保险理财产品。毕竟买保险的最本质需求还是保障,理财收益只是附加的,投资者对此不能有过高的期盼。如果希望得到一些合理的收益,那么肯定还是长期投资比较稳妥。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