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迫在眉睫产险优于寿险
在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保险公司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渠道和产品战略均面临极大挑战。是故,战略转型迫在眉睫,需要借转型之力重新建立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经营模式。而平淡开局下的中国保险业利润的大幅上升不啻为转型提供了新的助推力。
7月,2011
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保费数据亦随之而出。由于新口径下历史数据的缺失,无法比较累计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但是从单月数据的表现上看,寿险、产险保费增速的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央行不断加息,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紧缩降低了银行销售保单的积极性,低迷的资本也削弱了保单相对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历史上,在实际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由于保险产品的收益具有平滑性,相对于存款和理财产品更加受欢迎;但在负利率条件下,情况刚好相反,保单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此外,不断飙升的理财产品使得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每况愈下。部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6%,同时由于贷款额度的限制,又导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不断上升。
同时,去年保监会发布了银保产品销售新规,银保销售占寿险销售的比例可达半壁江山。统计数据显示,银行渠道保费已进入负增长,这对整体寿险销售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个大渠道,个险渠道早已被增员难题困扰许久。
宏观经济以及监管环境双双生变的背景下,上半年寿险保费增速仅为11.4%。而过去十年在新渠道和新产品的推动下,寿险行业复合增速达到26.8%。
究其原因,直指寿险公司经营模式问题。过往数年,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为跑马圈地,通过大量铺设机构,以机构网点和队伍扩张带动业务增长。以其两大渠道个险和银保为例,在个险渠道,寿险公司大量招募营销员,通过增员来带动业务发展;而在银保渠道则通过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来推动银保业务增长。在宏观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寿险公司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渠道和产品战略均面临极大挑战。是故,战略转型迫在眉睫,需要借转型之力重新建立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经营模式。
反观,财险方面好于寿险业。
中国产险行业熬过2008年的最冷寒冬(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以及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开始走出低谷,2010年逐步进入收获期,实现承保盈利。
今年上半年财产险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4%,去年同期的增幅为33.33%。影响财产险保费收入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的销量。摇号、限行、治堵和高油价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今年汽车产销量负增长已成定局。2011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16万辆和933万辆,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6%和3.4%。6月份单月实现汽车产销量137.6万辆和140.9万辆,同比下降1.1%和0.2%。
不过,非车险的财产险保费收入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速,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占财产险业务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保险公司利润情况大增。上半年保险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72.3%。34家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人身险公司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15.7%,不啻为转型下的那抹希望。
平淡2011
中国保险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高速发展(同比增长30%)后,2011年上半年的表现较为平淡,原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3%;而去年同期同比增长高达33.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为16.94%;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3.47%;人身险保费收入5697亿元,同比负增长4.74%;而去年同期同比增长高达33.67%。
需要说明的是,保监会网站7月17日发布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新闻稿之二》中披露,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697亿元,同比增长11.4%。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959亿元,同比增长33%。
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和赔付支出同比增长与作者计算的结果相吻合,而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与作者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可能与2011年保险业执行《关于印发
表12009-2011年1-6月数据对比单位:亿元
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长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赔付支出同比增长
2011年1-6月8056.60.73%2359.616.94%5697-4.74%195932.99%
2010年1-6月7998.5533.62%2017.8533.47%5980.7033.67%1473-8.40%
2009年1-6月5986.116.55%1511.816.36%4474.313.60%1608.14.16%
调整转型一波三折
作为衡量险企江湖地位的硬指标——保费规模,始终是各家险企绕不过去的坎儿。无论何种类型的保险公司对于规模的追求都是其本能的诉求,尤其是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然而对保费规模盲目推崇往往也会引发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威胁险企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调整转型的路上却仍是一波三折。
2004年,随着我国三大保险公司股票在海外成功上市,我国保险业也拉开了第一次调整转型的序幕。然而,随着2006-2007年资本市场的持续走强,第一次转型也半途而废。投连险、万能险大行其道,趸交产品也死灰复燃,人人都想分享资产暴增的盛宴,银行代理业务借力投连险等产品呈现出井喷的景象,结果我国保险业在2008年出现了逆市大增的壮观场面,全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06%,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7.83%。
2008年末,我国保险业拉开了第二轮调整转型的序幕。中国保监会连续下发通知强调加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寿险业平稳健康发展。2009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降为13.83%,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降为10.93%。
但是,中国保险业在经历了2009年短暂的调整转型之后,2010年一季度又高调开局,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8.6%,全年仍同比增长30.44%。2011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骤降至0.73%,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更是降为-4.74%,此应与统计口径变化有关,并不全是调整转型的成果。
分红险接力高歌猛进
2007年资本市场的高涨,使得投连险大行其道。一些公司大量发展投资型保险业务,以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银保渠道。到2008年上半年,这种冲动达到顶峰,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创下十年增速新高。
行业发展开始出现过热的迹象,存在业务大起大落的风险;寿险业务结构失衡,寿险公司2004年以来推进的结构调整出现反复,体现寿险业核心优势的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占比下降,新业务内涵价值不高,期缴比例下降。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寿险业面临着核心优势发挥不足、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行业竞争力不强的挑战,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愈显紧迫。
2009年2月,保监会规定投连险销售仅限于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台,不得在储蓄柜台上出售。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及《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投资部分不再计入保费规模。曾经辉煌一时的投连险和万能险开始受到冷落。
保监会在上述《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新闻稿之二》中披露,在人身险业务中,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
至于说到分红险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专家认为,一是从寿险产品看,由于资本市场波澜不惊,投资属性比较强的投连险与万能险销售不旺,各公司主动转向主攻储蓄性的分红保险;二是从金融市场看,由于资本市场不景气,基金等理财产品销售不太理想,银行渠道重新重视分红险的销售;三是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有利于分红险的销售。2010年1月起央行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市场对于加息和通胀的预期逐渐强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也有分析师认为,《保费收入确认和计量》新标准总体上有利于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保险产品回归保障主业,限制投资性产品(投连、万能等)过快扩张,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但考虑到对分红产品较宽松的风险测试,新标准也间接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快速扩张类似储蓄的银保短期趸交分红产品,来提升市场份额。
2011年调整转型出现积极变化
从产品看,财产险业务中,在车险业务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非车险继续保持均衡较快发展态势,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占财产险业务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人身险业务中,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新单10年期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7%,增速高出人身险业务7.3个百分点。
从渠道看,主要人身险公司普遍出现了个险渠道发展速度快于银保渠道、对保费增量贡献大于银保渠道的现象。个人代理业务占比4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相互代理等新型渠道发展较快,在形成一定保费规模的同时,业务质量稳步提升。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中部八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965.7亿元,占全国比重24.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西部十二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495亿元,占全国比重18.6%,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未来调整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7月16日召开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按照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加强风险防范,在促进业务平稳增长中推进全面转型。吴定富强调关注以下问题: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使保险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给保险业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一是寿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受加息影响,部分寿险产品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吸引力下降,预计2011年寿险市场整体规模增长有限。同时,部分传统固定收益率产品以及新型产品面临一定退保风险。二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加剧。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较大影响。三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由于通胀压力增大及流动性紧缩力度加强,债市收益率低位徘徊,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
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增大。在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约束对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保险市场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一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给现有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粗放式组织发展模式,与我国日益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创新模式成为下一步营销体制改革的重点。二是银保渠道面临进一步规范与转型。银行保险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强,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三是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随着汽车销量增速下滑,车险业务增速放缓,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高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形态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同时,由于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吴定富同时指出:市场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新型渠道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操作风险,案件风险治理形势严峻。中小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目前,中小保险公司亏损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
调整转型需要双管齐下
推进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内在动力,也要强化监管政策的制度约束。
加强和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发挥资本约束对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使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风险。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通过抓住偿付能力充足性这根红线,约束保险公司粗放经营,促进保险公司集约发展。针对部分公司过度依赖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问题,改进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
完善分类监管的制度机制,营造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把促进行业转变方式与实施分类监管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增强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性。
完善分类监管的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地反映保险机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监管政策。对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业务,在产品审批、费率浮动、投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风险程度较高、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严、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经营效益较差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坚持和深化结构调整。针对保险市场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继续通过监管政策措施的引导和约束,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发展,提高保险公司业务质量和内含价值。加大标准保费等结构性、效益性指标披露力度,营造效益优先、价值优先的市场氛围。
财产险市场运行平稳
2011年1-6月,财产险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4%;与2009年同期同比增长大体相似;低于2010年同期同比增长约一半。但相对于人身险的剧烈波动,财产险的波动尚属比较平稳。2010年财产保险增幅较高主要是由于规模最大的人保财险增幅高达28.85%,今年1-5月人保财险同比增幅回归到正常水平10.85%。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