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1662
长江流域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0年以前年经济损失集中于(0,500)区问内,1980~1990年经济损失开始增加,1990年以后年经济损失普遍大于500亿元。1952—1966年平均经济损失为322.44亿元,1990—1998年平均经济损失为787.82亿元,是1952~1966年的2.33倍。剔除1991年、1998年两次巨灾,年平均损失为532.37亿元,是1952~1966年的1.58倍。
由于历史原因,1967—1978年经济损失相对较低。
原因:根据长江流域51个气象站1951—2002年的月降水资料进行的趋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处在多雨时期,降水显著增加,集中在1月、3月、6月、7月和12月。长江流域的水灾是与全球变化的因素紧密联系的:气候变暖,增加了陆地水体和海洋的蒸发,加速了水汽循环,由此导致降水量增加。这些是长江有可能发生大洪水的根本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1991年和1998年属于巨灾年。1991年当年直接经济损失350.89亿元,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为630亿元。此两次的大洪水都与梅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情况下,梅雨期长约20~30天左右,6月中(下)旬开始,7月上(中)旬结束。而上述大洪水发生时,梅雨期都在两个月,甚至更长。另外,由于“厄尔尼诺”的作用,1998年是全球和中国有气温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这一年长江暴发大洪水,造成了巨大损失。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