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购买”保险产品?

我们不禁要问:在银行内推销的到底是什么人?是银行工作人员还是保险推销员?银行为何误导投资者购买?这种误导销售所造成的后果银行是否该承担责任?当下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却有银行借着消费者的信任 暗度陈仓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吐槽银行理财产品中的 猫腻 ,使得消费者在身份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屡遭银行 暗算 。
在银行存款时,如何避免 被购买 保险产品?
1、确定销售人员是否有合法证件大部分市民对银行的信赖感很强,以为在银行柜台购买到的就一定是银行推出的产品,其实不然,银行可以依照规定代理的产品。记者咨询保险业内人士了解到,如果销售人员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强调很高的收益,最后才说顺便送一个保险,这样的做法可能就是在销售保险产品。
2、对强调高收益的 理财产品 保持警惕本想去银行存款却 被忽悠 而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基本都是被销售人员重点推荐的 比定存收益高 的话语所吸引。有的销售人员会直言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是保险产品,但只侧重讲理财收益。广东保监局提醒消费者注意,保险销售人员不得使用 存取 、 已支付保费 、 积攒 、 利息 等用语,不得夸大保险合同的利益,不得预测不确定的收益;保险销售人员还应对合同条款尤其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犹豫期、缴费年限、收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退保损失等内容作出明确说明。
3、仔细查看合同条款有的消费者以为自己办理的是存款,领回相关资料回家后,隔了一段时间才发觉,除了存折,还有保险合同,而此时再想退保,已经过了犹豫期。消费者万一遭遇 被购买 保险产品,在场办理完后,最好仔细查看到手的资料,尽早发现的话,可以在犹豫期内撤销合同。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