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遇冷
在充裕的货币市场流动性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不仅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台阶,银行自身主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期也一路走低。从7月份最后一周的数据来看,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跌至4.8%。 “由于投资者对于收益率不太满意,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并不像去年中期那样容易”,一位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对《证券日报》表示,“我身边就有一些亲戚朋友转投互联网金融产品了。” 此外,《证券日报》注意到,一些曾经备受追捧,甚至频现“秒杀”的银行理财夜市如今也遭遇了销售乏力的尴尬。 收益率走低 银行主打稳健牌 《证券日报》注意到,近日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主打低风险的夜市专属理财产品。与此前该行推出追求高收益的夜市专属产品不同,这只稳健型产品选择风险等级较低的资产投资。该行理财师表示,“近期沪深股市的连续震荡再度给投资者敲响警钟,理性投资、稳健理财、资产配置等关键词也回归投资者的视线。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合理配置家庭资产,保证收益最大化”。 事实上,由二级市场的剧烈震荡,很多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也愈发注重安全与稳健,这也间接导致收益率水平的下滑。 普益财富监测的数据显示,7月份最后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0%,较前一周减少4个基点。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产品32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6%,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产品22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9%,较上期上升1个基点;国有银行发行产品13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8%,较上期下降4个基点;农村金融机构(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行产品7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2%,较上期下降6个基点;外资银行发行产品1款,预期收益率为2.50%,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 券商研报指出,银行理财的资产端收益率决定其负债成本。“银行作为盈利机构,虽然其发展理财产品有多方面的业务协同考虑,但赚取中间的息差收入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短期亏损也许可以接受,但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从2014年年底银行理财资产端配置情况来看,理财资金主要投向于债券与货币市场、非标债券、银行存款,这3类资产合计占比超过了90%,剩余6.24%为权益类资产,1.27%为打新基金。通过各类资产占比简单拟合资产端收益率走势可以发现,其与3个月期限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势基本一致。” 也就是说,鉴于二级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新股暂缓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难有大幅度提升。 投资者不买账 转向互联网金融 收益率的不理想自然拖住了销售的后腿。 在另一家银行的“理财夜市”,《证券日报》发现,理财产品的销售进度并不尽如人意。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8%的产品的销售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仅13人购买,合计购买量仅200余万元。截至发稿,该行相同销售时限产品(剩余2天)中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也仅销售出了12%的额度,还有88%的额度剩余。 而某股份制银行位于西南二环的社区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对表示,最近就连前来询问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的客户也有所减少,购买的人就更加明显减少,“我们社区银行网点对于新客户购买理财是有些小礼物赠送的,但目前这些小礼物一直堆在这,都没送出去”。 一位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也对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冲击仍在持续,身边部分中老年人也开始转向P2P投资了。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