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生活理财教育,别让孩子财商为负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一个习惯性动作,或许我们一定未曾想过它对于你家庭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孩子从出生开始都在观察和模仿外界的世界,而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因此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模仿最多的人。在生活理财上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在孩子面前反复使用信用卡。如果让孩子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 信用卡真神奇!想花多少就有多少! 那么你就难保孩子长大后不滥用信用卡。美国的信贷慈善基金会曾做过一项调查,有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不经意间所犯的错误,极易通过生活中各种小细节传递给孩子,在他们内心形成错误的理财观念负财商。
负财商 包抄 你是否浑然不觉? 再给你看两例你并不陌生的生活场景: 场景一: 妈妈,我班同学小汉家有一辆好漂亮的车啊 兰博基尼,连小乐家的车也是宝马,我家的车太烂了,以后别开这车接送我吧
场景二: 妈妈,朋友们都在玩陀螺,你也给我买一个吧。 等陀螺买回来之后,孩子不满意或者不喜欢, 妈,这个不好,再重新给我买另一款
娃们无理要求,你是一口答应,还是斗智斗勇?其实,你最应该做的是深刻意识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已经是你们父母之过了。在培养孩子理财观念方面,中国经济网小编邀您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1.别回避谈钱 无论是觉着孩子还小理解力不够,还是认为跟孩子谈钱是一件 俗事 ,总之有不少父母不愿意正面跟孩子谈钱的问题。他们既不告诉孩子钱到底有什么用,也不跟孩子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 其实,首先孩子需要对钱有一个最基本的正确认识,知道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不很重要也不无足轻重。这样,以后向孩子灌输正确的理财观念时,比如 不要有多少用多少 、 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零用钱 之类,孩子才能比较顺利的接受。
2.来者不拒?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任何需求都来者不拒,过分 溺爱 让孩子很容易形成 愿望必须瞬间得到满足 的心理,不会也不想去学习等待。正确的方法是向他们解释 想要 和 需要 的区别,并引导、鼓励他们学会为自己的目标攒钱。
3.不存钱 今朝有酒今朝罪 也是容易被孩子效仿的另一大理财错误行为。 只要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钱,就可以为他准备三个小猪存钱罐,一个用于平常的消费,另一个是为某一个具体的目标存钱,第三个就当作应急金来用。虽然对于孩子而言, 应急金 很难真正用到,不过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这样的理财思维,养成习惯,长大之后通常就会变成 月光族 。
4. 私房钱 问题上的不诚实
有调查发现,有三成的成年人会在钱的问题上对伴侣撒谎。如果遇到有关花钱或者私房钱的问题时,妈妈(或爸爸)要求孩子, 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 、 不要告诉爸爸(妈妈) ,孩子很有可能依葫芦画瓢,也会认为自己在钱的问题上不必全部诚实。
如果孩子在钱的问题上没有学会诚实,那么将来肯定会极大的影响到自己与父母、朋友、伴侣的关系。
5.因钱发生争执
都说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是关于金钱方面的,就更要如此。孩子天生敏感,如果是因为钱的原因,导致父母关系紧张、吵闹,就会把 钱是一件坏东西 的想法深深根植在心里,长大之后很可能会对金钱产生一种焦虑和厌恶心理。
6.金钱也有性别?
如果孩子有一天说, 爸爸是负责挣钱的,妈妈是负责花钱 ,千万别乐,因为在孩子眼里的确是这样,尤其是现在全职妈妈越来越多,孩子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家庭应有的模式,自己长大了(男孩)要么负责挣钱,(女孩)负责花钱。所以,父母在必要的时候请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分工,孩子也就不会产生金钱也有性别的想法了。
如果遇到开始说到的两个场景,娃的妈该怎么做呢?
场景一:告诉他,我们也想开漂亮的车,但能力有限,要等待,要储蓄,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令他们明白等待的重要。同时还可以强调,汽车可是环境污染的杀手之一,我们有必要的时候再开,激发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相信好好解释,善良的娃们是可以接受的。
场景二:告诉他,家里的钱已经规划好了,如果再重新购买一个,只能减少其他的开支,比如减少他的零用钱,又比如只能把去看电影的钱省下来,这样孩子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多花时间考虑一下,而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随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作为父母,在关系孩子的成长中,智商,情商,财商的培养缺一不可。如果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财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中以自己为表率,这样孩子的财商也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