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理财能够提高利率招揽大额的储蓄
我们集团有10亿现金要在你行存上3个月,收益率要高于存款利率,还不能有任何风险 最近,在某大型国有银行工作的张明(化名)经常遇到这样咄咄逼人的 大客户 。为这些大企业设计出稳赚不赔、收益又能高于法定存款利率的 理财 产品,成为张明这个理财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
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这些大企业往往要找几家银行来 竞标 ,看谁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张明说, 要存10亿的这家企业是央企,现在三个月存款的法定年利率最高为1.73%,在他的招标会上,一家银行报出1.85%,另一家报出1.87%,我们最后是以1.90%拿下的。 张明说,设计这些产品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理财,而是为了获得这些大客户的储蓄。 在存贷利差管制的情况下,只有扩大贷款规模才能扩大业绩,只有扩大存款规模才能扩大贷款规模,在一样的存款利率下,只有通过理财产品才能达到存款利率上浮,实现差异化报价。
张明说,这实际上是 假理财,真揽储 。 据张明了解,目前银行流行的 假理财 产品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将贷款转让给信托公司设计成理财产品由大企业购买,也就是俗称的 卖贷款 ,从而让大企业分享到银行的贷款利息,获得高于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另一种理财产品则大多宣称 投资银行间市场 ,通过设定 银行有权提前赎回 条款,引入 期限可变 特点,使其更加 貌似 理财产品,但银行实际上根本不会提前赎回,至于在银行间市场上的投资业绩,即便赔了,最后也会想办法给这些企业高额收益。
第三种则主要出现在外资银行,也称为结构性存款,产品一般与黄金(1223.10,11.10,0.92%)、美元或股市挂钩,在协议中设定挂钩物肯定不会超出的浮动范围,比如规定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5 8之间时 ,这类产品便可提供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 2007年资本市场火爆,企业的风险偏好也高,他们也愿意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境外资本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这时传统理财产品仍占据主流。
假理财产品则在2008年以后大量涌现。金融危机使企业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尤其在雷曼债券风波出现后,企业对银行理财更加不信任,往往首先要求银行提供 零风险 ,但要 高于存款收益 的产品。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