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理财的三大盲区
虽然降息了,但银行理财产品在短期内仍处在一个平稳可观的状态,为防止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的下滑,收益较高的中长期理财成为许多投资者争抢的对象,理财专家也表示,羊年投资要趁早。不过理财产品可不能盲目购买,扫除这些盲区,理财才会更安心。
盲区一:募集期资金如何计息? 据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产品期限的不同以及理财产品系列的不同,有3~10天的募集期,那么在此期间客户的资金是如何计息的呢?如果你认为募集期已经进入理财产品计息范围内了,那就大错特错。理财专家表示,募集期客户资金处于锁定的状态,按活期存款计息。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募集期都是可以免费撤单的,撤单后钱直接回到账户,投资者还可以购买其他产品。 盲区二:产品到期日就是资金到账日? 记者发现,一些投资者以为理财产品到期,资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账上。其实,到期日与到账日并非同一个概念。到期日是指理财产品运作到期的最后时限。到账日是指资金到达投资者指定账户的时间。
理财专家介绍说,银行理财产品到账日一般为到期日的1~4天,比如一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是5月15日,那就是指投资运作期到5月15日。但投资者的已支付保费和收益并非就是5月15日一定回到他的账户上,因为在产品到期后,银行还需要一个资金清算的时间,一般是1~4个工作日。因此,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要提前做好资金规划,以避免自己在急需用钱时,因到账日过长而产生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 盲区三: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即使在理财知识已经十分普及的现在,一些投资者还是会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能够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的,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一定要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 另外,理财专家还表示,在计算实际收益率时,应把募集期与到账日的日期加上,这样才能更准确计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挤出收益率水分。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