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理财是从理智消费开始的

理财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广大群众注意的话题,作为有着非富人生阅历,为家庭操持了几十年的老年人,其实我们己经实实在在地理了几十年的财。 生活理财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正确估计未来收入,合理安排家庭收支,达到生活目标的过程。
理财的目的是实现原定目标,充分享受人生,达至自由、自在、自主的生活状态。 过去我们都很穷,生活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吃穿,尽可能的节约,看谁能在相同的工资收入下将家人的生活安排的更好。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迅速腾飞,家庭财富爆炸式增长,我们终于有了生存必须之外的财力,有了对消费还是积累选择可能,中国国民财富的增长使理财真正成了中国公民的需求。 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理财首先要定目标,定目标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消费观。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充分享受生活,反对浪费,科学、合理地安排消费。 我们的家庭财产大多在九十年代才开始有了积累,其中决大多数是在近十年中的积存,国民经济的发展惠及到了千家万户,我们真正达到小康其实不过短短几年。多半生艰苦、清贫的生活使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是多少年来习惯性的节俭,与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知足。
勤俭是我们的美德,反浪费教育对于当今的年轻人,特别是报纸上所写的 八十年代后 的一代更为必要,我们是被戏称为 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磕睡 的这一类,提倡合理、科学的消费更为重要。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而稳定的生活,老年人的积累要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和应急需要即可,而不是省吃俭用去强制累积遗产。对成年子女的帮助是思想指导和应急帮助,而不是经济输血,对 啃老族 的长期哺育,最终是让他们失去自立能力。对下一代的过份溺爱最终是害了他们,苦了自己。 现代人崇尚理智消费,什么是理智消费呢?就是在非富、可供多选的物质、文化消费面前理性的找出自己的真正需求,不为广告、流行所困,让消费物有所值。 理智消费首先要破除迷信,对广告的迷信、对明星的迷信、对传统作法的迷信,大伙有一种潜意识,认为电视上讲的就是对的,省级电台上讲的就都正确,商品广告目的是推销产品,片面的讲其好的一面,广告中有强烈的暗示行为,让你感到明星在用、领导人在用、大家都在用,其实群体行为不一定是理智行为,何况他所展示的情况,也许就根本是不存在的。
对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到影响的心理暗示有: 强迫灌输型,最典型的是脑白金,几年了我一直不明白为啥 送礼就要送脑白金 ?广告内容其实就只是喊口号! 危言耸听型,中国人有80%缺钙,90%的人脸上有瞒虫,需要补铁、锌、维生素ABCDEFG的人更是多的要用亿计,国际上都不敢叫我们是东亚病夫了,谁是当今的汉奸?卖药的! 明人效应型,咱们的副县长都在吃我们的补品,人家经济条件好,一年吃了四千多的,咱们老百姓吃二三百元的试试?副县长就是真理?物理学教授还有练法 功的呢!何况人家吃没吃还是个未知数。 放线钓鱼型,先试用,有效果再买。大医院治不了的病电线杆上都能找到专家祖传密方。 我们必须经的起 忽悠 ,现在的产品宣传不是寻求传播科学知识,商业宣传在成功标准是得到了多大的市场份额,属于纯商业行为。
二是要杜绝攀比心理,保持平和心态。由于一生经历的不同,到了老年各人的经济水平、家庭情况、子女问题越加悬殊,到了不可再通过努力而改变的时候,没有好的心态如何能心情愉快? 不因物喜,不以己悲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其实就生活必需来讲,大多数人的经济实力都足够颐养天年了,只要不追求高消费,自己能够享受的东西太有限了。 盲目的追求高消费,只会过早地消耗掉一生辛勤积累的财富,消费追求的是性价比,花一样的钱获得更多的效用。物质的拥有要有限度,不要多到物多累主的地步。
三是要有计划地完成一生的心愿,退休后再无工作压力,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让我们终于有能力去完成年轻时的愿望,游历名山大川,寻访亲朋故友,不再因时间、金钱所困,唯一的担心是以后年势己高,力不从心,让旅游回归到真正玩的休闲状态,而不是让导游领着跑步去各网点签到,体会一下闲情逸致。
四是要有风险意识,风险是指不确定而可能发生的事,我们的印象中风险主要是生病和意外伤害,其实还有一种风险:长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没有重大疾病,活到九十岁不再是奇迹,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拥有足以支持生活需求的财富,要有足够自主支配的资产做后盾,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拥有年轻的心态,有益于身心,但我们毕竟老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但我们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活的要有自尊,真正实现自主、自由、自在,理性的生活每一天!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