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资,如何走向财富自由
企业家是人格化的资本,投资者是资本型的人格。自2003年起,赵若妤先后就职于两家上市房企;2009年开始创业至今,目前经营的文化公司逐渐风生水起。在投资领域,我更青睐不动产,这并不代表它的回报率最高,而只能说我更愿意尝试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
尊重投资的专业性,是对自己资本负责的基本态度。如今,尽管不再从事地产行业,若妤对于不动产的投资仍情有独钟。说起理财投资,若妤和我聊起了读《富爸爸,穷爸爸》的感受。这本书的核心价值点,在于如何走向财富自由。等投资收益大于工资收入,我们就可以不用上班了。如何实现财富自由,让钱为自己工作,若妤的偏好就是买房子和卖房子。2003年,在北京读研时期,若妤在一家地产顾问公司实习,那会儿房地产市场有所起步,出于职业特性,若妤对此保持着敏锐嗅觉。基于对房产市场看涨的预期和判断,尚无资本积累的若妤开始劝父母在北京买房。
2003年到2006年,陆陆续续推荐了三套房子,把具体房屋信息都整理好了,最终还是没下手。若妤告诉我,父母的想法比较保守,考虑到女儿尚未立足,又是单身,认为不合适,现在爸妈想起来,都特别后悔。2003年第一套在四惠地铁站,5200元/平方米,现价30000元/平方米;2004年第二套在通州,120平方米送花园和地下室,每平方米4000元不到,现价18000元左右/平方米;2006年第三套在管庄,5300元/平方米,现价20000元/平方米。对于自己认真选出来的房子,若妤如数家珍。如果不是自己年轻积累少,这几套房子当时就会直接出手,也不至于到现在后悔。这种无房状态一直持续到2009年上半年2009年初一口气(按揭)买下了三套房。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价大跌,2009年的量价调整让若妤看到了房市进场的新机会。当时房子销售量上去了,但房价有止跌苗头,这是强烈的回暖信号,必须进场!本着这一经验判断,在2009年上半年价格出现止跌之前,若妤迅速地杀了进去,而随后的下半年,量价齐升,而此时的若妤已经在场内。当时买的三套房子,一套在国贸附近,另两套在燕郊。那会儿不断地存小钱,当小钱存够首付,就拿去贷款买房,然后逼自己赚钱还月供。国贸的自住保值,郊区的用来过渡。如此组合购买,若妤的投资策略十分明晰。首先是过渡保证,当时房价低,看到涨势,存不够钱,单价低的郊区房是暂时替代;其次是选房尺度,同是居住类,核心区比郊区保值能力强,但郊区房,尤其属价值洼地的房产,如2005年的通州,2009年的燕郊,增值能力强,保值性差。若激进一点,在市场普涨的状态下,买郊区的房子,入价低,涨得快;不过,来得快去得快,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价格下跌,坚挺的房子一定在市区,郊区虽升值回落却也快。2010年,为了给父母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若妤在市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为了投资转型,2011年,若妤卖了一套燕郊住宅,转手投资了一套商用期房,商业地产无限购,且在封顶之后才放贷款,我目前在等建成,也未还钱,市场却已进入了利率的下行通道,较合适。当然,小马拉大车,将不动产当做动产来炒,银行的资金成本助若妤多臂之力。全款买房的想法在我看来毫无必要,很可能出现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的问题。若妤的房地产投资,全部按揭贷款,充分运用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以用同样的资金去撬动好几套房子。若妤最初的三套房子是以7折、8.5折的银行贷款利率以及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拿下的,这个利率令做企业的若妤感受颇深。即便是后来1.1倍上浮的商用房,房贷的利率仍是要低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且审核方便。
相对于资金配置而言,房屋按揭贷款的资金成本较低;而对处在过渡时期的投资房产来说,这样低的成本,可能因为出售,30年贷的房子2年就出售回款,支付的利息也很少,房屋升值收益远高于银行利息,很划算。不过,若妤表示,目前北京仍在限购,手中的房虽有升值,但卖一套少一套,如非有新的投资渠道,她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但就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若妤也不建议跟进。房地产投资基本到位,我想要回归到经营者的身份,去务实发展我的企业。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