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最常见的4个理财误区是什么呢?
年轻的我们,往往不如父母有钱。可是,限于知识和经验,父母往往不擅长理财。所以,你有必要关心下他们的理财方式,或许父母的资产会注入你的资产负债表。 总结一下父母们最常见的4个理财误区,在文章中告诉大家如何让父母避开这个误区多方法。
1、【他们可能】:把所有现金定存】 【为什么会这样?】 “存款总是没有错”80后的父母们经历过那个单一投资品种的时代,1990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曾经高达10.08%。但除了惯性以外,他们主要是担心风险。 “无论银行存款利率多低,已支付保费总不会有损失。”相比买股票亏得血本无归,父母当然觉得定存更稳安保本。
【真相】: 定期存款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较差。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收入会逐渐减少。尤其退休后的收入更是明显减少,而除了日常消费之外,医疗保健的开销的增加也会让支出扩大。定额存款比例高,容易影响生活质童。 如果再遇到意外情况,需要大笔资金,大额存款未到期就取出来,定期存款利息还会急剧缩水成微薄的活期存款利息。
【应该这么做】: 父母选择投资产品应该更注意流动性。最好购买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应付意外支出。 当然,定期存款可以配置,关键是不要用最笨的方法。学会使用滚动存款方式,只要每年多去一次银行柜台办转存,就能在紧急需要全部提现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存款利息损失。
2、【他们可能】:选择复杂操作的投资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 银行有一种和股票账户连接的存款产品,有不少经常买卖股票并有大量资金在股票账户里的父母,容易选择这个产品。 账户的操作方法是,工作日下午3点股市收盘之后,如果证券账户里有超过5万元的资金,就会被自动转入一天通知存款账户,能获得0.95%的年化收益,然后在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再转回第三方存款账户。这种产品看起来好像能充分利用账户闲置资金来生利息。
【真相】: 这样每天把钱倒来倒去,能获得的资金收益微乎其微。5万元倒腾一个来回,收益是1.32元。而每操作一次,代价是要焦心这笔钱第二天如果没有顺利回到证券账户,会直接影响股票操作。
【应该这么做】: 放弃复杂操作的投资方法,尤其是收益其实并不高的投资方法。 越复杂越容易出错,也越容易让人焦虑。股票账户的操作已经耗费一些心力,随着年龄增加,父母应该逐渐把重心调整到现有资金的保值上。毕竟对于年龄偏大的父母,投资的心理成本也要考虑。
3、【他们可能】:想再买一套房
【为什么会这样?】 房地产市场过去几年的财富示范效应,确实让人有"保值增值最厉害的还是房子"的想法。还有一些快退休的父母也有“累了大半辈子也住住好房子“的心愿。所以,再买一套房的想法,总是让他们跃跃欲试。
【真相】: 如果要拿出所有现金才能再买一套房,相当于把流动资产变成了固定资产,家庭财产的变现能力就差得多。虽然每个月可能会增加一笔房租收入,但那是长期投资回报,需急用大笔资金的时候,卖房的税费多、时间长,都会给人添乱。如果是贷款房,父母最多还有十年的工作时间,申请贷款很难。在收入逐渐减少的阶段增加财务负担并不明智。
【应该这么做】: 不论是再买一套还是置换,都要先衡量家庭的资金状况,结合买房计划,大致计算买完房、缴完卖房税费以后,还能有多少剩余。如果剩余可动用资金在15万元以下,最好不要买。 贷款买房?放弃吧,就算贷得到款,万一发生大病或重大变故,那房子意味的不是享受,而是沉重的负担了。
4、【他们可能:投资高比例的股票】
【为什么会这样?】 考虑到实现收入的年限,父母设定的投资收益回报期要比子女们更短,更短的时间要有投资回报,他们总是更喜欢在价格变动剧烈的股票上投资。 另外,独生子女长大离家,父母实际上成了空巢老人,如果没规划好退休生活,父母很容易把股市当作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消除寂寞的寄托,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其中。
【真相】: 股票投资比例越高,父母的资产风险也越高,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却是逐渐下降的。应优先考虑已支付保费安全,分配好资金比例,确定能承受多少损失,结合股票市场近年的涨跌划定已支付保费比例。 【可以这样做】: 比例控制在25%以内。父母可以买些股票作为长期的证券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造成资产贬值。伯恩斯坦在《投资者宣言》中提到,决定投资者债券配置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投资者的年龄,甚至可以简单地认为,投资者债券投资的比例等于其年龄:60岁的人,投资债券的比例是60%,股票的比例是40%。
根据这个公式,结合中国投资产品情况,在父母的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要占50%以上,年龄越大,比例要越高。股票配置控制在总投资的25%以内,并优先考虑指数型基金。而且随着年纪越大,股票应该逐渐减仓变现。 生活中父母之所以听不进去你的投资意见,尤其不喜欢你对他们购买的股票评头论足。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