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非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中国民间对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喜有忧,甚至忧愁远大于欢喜。先说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概况,中国是典型的以银行为核心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加之银行总行制度,这使得90%以上资本聚集在银行体系。 面对不同类别的企业,融资难度差异很大,故而方式和渠道更会多元。
1、私募基金
企业可托管某投资机构发行一支或若干支满足资金需求量和周期的基金,代价为支付给投资机构基金管理费用和渠道发行成本,其中的发行渠道中最大的莫过于银行,国内私募发行基金和信托一样,借助银行强大的优质客户和金融界信誉度,银行当然成为首选和优质的基金募集渠道。手段就是将整个所募集的资金 证券化 ,分成若干 小包 由投资者购买。这个过程可用卖猪肉来形容,假如一头整猪1万块,要让一个买主来接受,一来可能他吃不了这么多肉,二来短期内可能对一位买主的资金支出会是一小部分负担。而把这头猪切成100份,卖给100个客人,这样每个客人的承受力会均摊,在金融上讲这就是分散了 风险 。这里面有个关键差异就是,切成100份以后,每份的价格可不再是100元,通常来讲会是110或120等等,大家想想在超市买猪的各个部件是不是这个道理。
2、信托
其发行过程类似私募基金,主要差别在于,私募通常由投资机构发行,而信托通常由国内的信托公司发行,并且信托的发行成本很高(通常要20%左右),比如企业要募集1亿资金,那额外需要支付给信托公司2千万左右的财务咨询及发行渠道成本。
3、银行贷款
这是老话题了,银行贷款分抵押和质押贷。质押通常是指企业拥有贷款行的票据、银票、存单等等价物去获取银行贷款。抵押说白了就是房产、各类所有权等等,但抵押率通常在60%~100%之间不等。
银行贷款的基本特征就是周期短、需要连本带息一年内还清,一年还完后再借给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通常在国家基准贷款利率上浮15%~30%之间。对于那些有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说,这是很被动的,1年后企业借的钱都在大机器、土地上,拿什么还银行,故而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需要考虑流动性。
综合起来看,银行无论从资金量还是各类基金、信托的融资渠道来看,都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说,在中国要融大量资本(在非上市情况下),一定和银行有掐死万缕关联。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