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最容易掉进的六大理财误区
很多80后爸爸妈妈,尤其是85后,挂在嘴边的就是自己没有钱。事实上,理财和你现在有没有钱,真的没什么关系。
理财,是帮助你在最需要钱的时候,有足够的财务资源,而不是你现在一定要有钱。按照现在最新的理念,国外的财商教育,要求孩子在18岁之前,就要开始为自己准备养老金,这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在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其他负担时,为自己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储备。
没钱不需要理财,“月光族”不需要理财,如同说,我现在身体还健康,就一个劲地糟蹋自己的健康,不去考虑健康问题,是一样的谬误。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暂时健康而完全放纵自己。 理财不是投资,它是让你在开始积累财富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目标进行规划,与有钱没钱完全关系。
误区2以为买了点理财产品就是理财 很多朋友,开始玩“余额宝”,开始会买航意险,开始买车险,就认为自己已经有保障意识,有理财意识了。 其实理财和买产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直接。 有的中老年人,有病无病都乱求医,喜欢轻信电视广告,吃点营养品,但在年轻人眼里,这并不是对自己健康的科学关注。买了点产品,就认为自己有良好的理财习惯了,实际上还差得很远。
例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余额宝”类产品,无非就是让你把自己的闲置资金不要放在银行,只是买了一个货币基金,将自己的现金类资产进行了稍微合理的配置。网上很多人都在积极地长时间讨论究竟是余额宝好,还是百度百发好。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态,新的产品创新与互联网的结合,使他们能够“马上”看到买了“宝宝”们之后账户的变化,这让他们欣喜莫明,进而提高对理财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如果因会买“余额宝”而沾沾自喜,把这看作是理财的终极追求,就得不偿失了。仅仅把收益从3%提高到4.5%,不能算什么理财,因为他与人生的目标无关。即使长期4.5%,离长期战胜通胀还差得远,离我们所要面对的恶劣的经济环境还差得远。而且这种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也要去关注。 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之前所说的,理财以人生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
误区3年轻人不需要保障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因为保障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理财的执行方案,都要以人有充足的收入能力为前提。而人的收入能力,取决于非金融风险,取决于无法控制的意外因素,和金融没有关系。这些是对我们收入能力最大的挑战。 我们只要意识到有某些风险因素会使得我们的收入能力损失,进而影响到我们财务目标时,我们都有客观的保障需求。 例如,我今天希望能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将来给在农村的父母攒钱,让他们能够养老,因为他们的养老金不够。 某种程度上,如果我收入能力没有了,这个目标(为父母养老)不依赖我的收入能力存在与否,都客观存在,于是我就有寿险保障的需求; 我的孩子刚刚降生,或者说我刚刚结婚,我要照顾另外一半,我就有要照顾另外一半的表达爱的需求;孩子出生了如果我的收入能力没有了,孩子如何成长、如何接受教育?这是客观的需求。这就是保障的真实需求。
我们必须意识到一点,人有需求的时候,就应当去买保障,而不是有钱的时候,才去买保障。如果我们看透了这一点,保障的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例如大多数的西方家庭,都是以消费型保险作为自己家庭保误区4把保险看作是理财全部 保险不见得越早买越好,保险应当是我们最需要买的时候才买,人生没有负担时,并不需要狭义的寿险。 例如,小朋友不需要买寿险,因为他没有收入,对家庭财务没有责任,不会影响到其他目标的坍塌。有人说,“越早买保险越便宜”,这句话显然不对的。 保险的需求,绝不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生病的可能性大或者生病已经是事实了而有保险需求。
很多保险代理人说,保险不能等到有需要的时候才买,有需要你就买不到保险了,这是保险行业的一个最大误区。 今天有一个老人已经得了高血压,他就不能买了。如果生了高血压的老人是比尔盖茨,显然他买不买保险无所谓。因为他的高血压,是不会造成家庭财务紧张。 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老人,在他没得高血压时,和他得高血压之间,就已经造成家里的财务负担,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不买呢? 有的保险代理人逻辑不清晰。人不是因为已经生病而需要保险,人不是因为生病的概率大而需要保险,而是因为,我出险会对家里的财务造成损失、造成负担而需要保险。 当然,有可能现在因为保险进入中国的时间还短,很多的老年人即便是没有生病,也买不到合适的保险。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必须去面对这个事情。这和 “等到有需要买保险的时候就买不到保险了”这句错误引导的话,是两回事。 另外一个极端是,把保险直接等同于理财。
有的朋友认为,买了保险了,就不需要理财了,只关注保险就已经是有理财观念了。很多朋友这样对我说:“我就是想买份保险而已”,我告诉他,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你只想买份保险而已,还不如不买保险。 如果一个家庭只买保险而不考虑其他理财手段的话,总有一天,他的保障也是不足的。我们的人生,真正给自己提供最大保障的,是我们自身的、家庭所积累的资产,尤其是金融类可变现资产的积累。 我们人生真正的保障缺口,是我们的保障需求,和我们整个人生所积累的金融资产之间的差额。 我们刚刚走上社会时,金融资产积累很少,保障需求可能还相当高,比如,刚刚买了房,欠银行的钱,刚刚生了孩子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金。这时我们可能没有多少银行存款,也没有多少基金股票,这时中间有巨大差额,我们需要买保险,把差额补上。 如果我们仅仅买保险,而不去关注其他理财方式,就意味着我们金融资产的增长极为缓慢,甚至是负增长,总有一天我们的缺口越来越大,因为保障成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差额会越来越大。 在买保险的同时,哪怕一个月一千块钱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都是要做的。这样你的人生理财规划才是完整的,才不会出现将来有一天发现保险白买了。
误区5关注当下多于长远,避谈养老 一般人理财目标的排序是买房买车,大于孩子教育和自己养老。这种理财观念本质上是错误的。 理财与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财具有长期性。理财是让我们的人生用一种便于成功的方式去安排,也就是“要事第一”的方式。 人生要成功,要高绩效,必须把人生重要而紧急的事情,用两个维度分开: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事情。 真正成功美满的人生,应当提前安排“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从理财的角度就是安排那些更加长远,没有迫在眉睫的事情要优先安排。 当所有的事情都变成安排紧急目标,人生就变成了“救火”。其结果就是我们无法从容地布局家庭的资产配置,一切都盯着短期目标,我们的人生就会进入无序的状态。 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就是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优先,例如养老。全世界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养老占用的财务资源最多。退休后的生活,没有创造价值,只是消耗资源,随着寿命的延长、大家对退休生活的期许越来越高,退休生活所消耗的资源,在人生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高的,其比重本身就高于教育和当下的买房买车。 全世界通行的理财观念是,把养老这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最早的时间来观念。例如儿童财商培养的体系中,就鼓励孩子在还没大学毕业时,就开始储备自己的养老金。
误区6学习学习,光学不做 很多人和我沟通中,常常说,我就是想学习学习理财。理财当然是需要学习的。但有一些和我说要学习学习理财的朋友,过了两三年,不断地向我“学习”,一点行动都没有。 理财是不是一种学习呢,以我对大多数家庭的观察而言,这种想法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制约理财的成功。因为理财的学习,没有任何美感,除非你决心成为一名理财规划师,这是你的职业诉求。 学习理财,不像学习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学习画画可以陶治情操,学习体育可以强身健体。理财的学习直指执行,一切不以执行自己的理财规划为目的的学习,最终只能徒增不安。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