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奴”家庭理财怎么做财务规划呢?

在现代社会,对成人和孩子来说,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对儿童来说,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导致智力、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成长都受到伤害。对成人来说,虽不会因缺爱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关怀。而对于孩奴家庭,则更需要理财,也就是说要有财务规划,没错,养娃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
硬成本,指的是家里实打实的现金支出。软成本,指的是父母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生娃容易,养娃不易,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感慨。养,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以及没有止境的开销。一岁以前,养娃的成本,大概由奶粉、尿片和保姆组成。孩子渐渐长大,开销就更大。画画、钢琴、游泳,一个都不能少。早教、英语、学前识字,一样不能缺。
上了小学,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轻松点了吧。忽然发现,同学、邻居家的孩子都已经送去学奥数、上小记者培训班、迪士尼英语 各个费用不菲。一想,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点投资,还是值得的。于是,孩子们的课后和周末也排得满满的,爸爸妈妈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之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往往是因为事先估计不足,临时变化太多,以至于一旦为人父母,就沦为孩奴。 软硬成本都要考量 硬成本方面,主要指的是衣食住行和教育成本。大多数家庭关注的养儿成本中,比较多的关注衣食住行的开销,而往往忽略教育成本。 对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孩子所带来的额外的生活成本基本可控。借助于快销服饰品牌的进入和电商的普及,大多数家庭在孩子的衣上花费并不多。如果不刻意追求进口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话,食所增加的成本也不多。儿童房的布置,儿童床、儿童家具的购置,也只会略微增加住的成本,尤其对房价高企的一二线城市而言。
但是教育支出,往往会成为一种新的不能承受之重。往往一开始没预算,或者预算不足,但是后来因为父母的焦虑,甚至是攀比,于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笔者曾经认识一个小朋友,直到上小学时,还在上某早教机构的课。原因是父母在其还尚未上幼儿园时,被该早教机构说动,又因为一次性买 5 年的课程单价比较低,所以从 1 岁一直上到了小学阶段。其实,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这个早教机构的课程就已经意义不大,上了小学还来上课,纯属为了不浪费钱,而这不浪费钱的背后,正是浪费钱。 无可否认,教育是最大的事情。但是每个家庭,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多少,准备投入多少? 对于孩子兴趣课程的购买,有没有影响家庭的现金流,乃至影响家庭的正常开支?这些话题,需要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考虑。
笔者的建议是,对于学龄前孩子,父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远远比金钱的投入更重要。带孩子上一年的早教课程,不如花一节早教课程的钱,来陪孩子读读书,说说话,逛逛公园。 对于上了学的孩子,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究竟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来额外购买学校外的课程,当然这过程中,还要考虑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是说越多越好,或者越贵越好,平衡的才是合适的。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