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也可以买到保险吗

由于中国保险业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保险和理财产品观念尚未得到普及,不少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银行柜员手中用现金购买了保险或其他理财产品,等到取款时才发现另有“猫腻”。但其实,保险和储蓄是两码事。
保险有保障功能,而从分红的角度看,如果保险公司运作较好,可能分红就多。效益不好,则就会导致当时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落空。因此,消费者到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时一定要记得向工作人员求证,自己所办的业务是否为储蓄类型,同时,仔细查看自己拿到的单子,是保险合同还是存款记录。
保险和储蓄是两码事。保险有保障功能,如果投保人在投保第一年就出现问题,保险公司要全额赔付甚至掏出更多的钱,为了保证赔付,保险公司会有一部分资金无法长期运作,资金是有成本的。从分红的角度看,如果保险公司运作较好,可能分红就多,但也可能没分红。因此金融产品,与存款截然不同。
银行将与保险公司协商为客户退保
本以为自己的7万元养命钱“安然”躺在银行“吃”利息,去取钱时却被告知:这钱已全部买了保险。遭遇此事的邓女士懊恼不已,昨日,她再次来到这家银行,希望能拿回自己的钱。今年6月17日,家住武昌粮道街的邓女士到某银行解放路支行,打算将存在此处的7万元取出,转存到家门口的银行。“可银行员工说把钱买保险利息更高,也很安全,我就在她的指导下,在一些单据上签了字。”邓女士回忆当时的情况。9月底,邓女士拿着存折到银行取钱,却被工作人员告知:7万元钱已经全部用来
购买人寿保险,如要退保则需承担6000元左右的损失。“我们夫妻都没有工作,爱人是盲人,一对子女还在读书,一家人都是靠低保生活。7万元是祖屋的拆迁费,可是我们全家的养命钱!”邓女士焦急不堪。邓女士认为,是因为银行员工未向其解释清楚银行存款与保险产品的区别、未对其进行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自己才“稀里糊涂”签了字,使活期存单变成了不能随时支取的保单。昨日,该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柜面人员工作繁忙,可能存在解释不到位的情况,但合同必须由客户亲笔签字才能生效。该行将与保险公司协商,下周内将保费全额退还给客户。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莫签“糊涂”字
见习记者蔡琳璐“市民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莫乱签字。”昨日,一保险业内人士提醒邓女士及所有市民。据了解,1999年前后,江城银行开始代卖保险产品,俗称银保产品。银行员工代卖保险的业绩,要么与其绩效奖金挂钩,要么与其从保险公司拿到的佣金挂钩。因此,有少数银行员工为追求个人收益或本身缺乏保险知识,在推销保险时,只对客户宣传“高收益”、“保障功能”等,却忽视风险提示,甚至存在隐瞒、误导、欺骗等行为。同时,也有不少市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还不了解具体内容,就马虎地在合同、单据上签字画。待发现合同内容与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左,想要反悔也来不及了。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购买保险产品前,一定要查看营销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并要求其出示由省保监局统一监制的《投保提示书》,并清楚解释保险合同相关条款。
有媒体报道,中国保监会已向各家保险公司下发了文件,其中对销售对象、销售产品等提出了严格要求。产品方面,向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销售保险产品的,原则上不能为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接型、变额型人身保险产品,而应以保单利益确定的普通型保险产品为主。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