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需加强了解银保知识
目前,银行由于其网点密布并深得百姓的信任而成为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对于客户,因为其保险知识匮乏及销售人员的强势推销甚至销售误导,本意去银行进行储蓄却迷迷糊糊买了保险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使得“投诉率高”成为银行保险难以摆脱的顽疾。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销售部门规范自身行为外,作为消费者,也应了解银行保险的基本知识,避免跌入陷阱。
银行保险姓“保”不姓“银”银行保险和普通保险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销售渠道不同——其是在银行网点销售的,银行作为一家兼业代理机构,只负责代理销售保险,其他售后服务、理赔事项统统由保险公司承担。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往往被冠以某某理财产品之名,这可能会使客户产生“银行保险”是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的幻觉。
因此,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问清楚是谁推出的,确保自己买的是想要的产品。预期收益并不一定会实现目前,大多数百姓都秉承“收益至上”的理财观念,收益成为其进行投资理财的引路者。正因为如此,许多保险公司以“收益比较”来推销产品,而邮政、银行的保险产品广告上更是将收益水平的内容尽量放大以吸引客户的眼球。在此需要提醒客户,在分红收益方面,虽然合同上都会以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收益来进行演示,但这仅仅是基于以往数据的推演,并不代表实际收益,保险公司的最终分红取决于公司当年的收益水平。缴费期限不等于满期时间现在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期缴型的银行保险产品,例如缴费5年,10年后满期领取生存保险金。
一些客户就会把5年当成产品的期限,但5年后提取时发现仍然不能领取全部保险金。在此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缴费期限与满期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满期时间一般比缴费期限要长。因此,客户在选购银行保险产品时必须问清楚满期时间,也就是最后领钱和合同终止的时间。投资期限是把双刃剑银行保险产品的年限从1年到10年不等,究竟如何选择保险期限取决于客户的现实情况。
“时间越长,收益越好”是适用于各种金融产品的普遍规律,但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对于客户是把双刃剑:长期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但也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尤其是保险产品,退保成本较高。因此,客户必须在高收益与低流动性之间做出选择,明确近几年是否有买房、买车等大笔开销,只有用手中的闲散资金购买银保产品,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退保带来的较高成本损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多是投资型产品,一般有保证收益、有分红、免征税收等特点,同时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但保障都比较弱。目前,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越来越多,以寿险产品居多。但要注意的是,保险产品最本质的属性是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保障功能,客户在购买投资型的银保产品时需要搞清自己的人身、财产等是否得到了基本的保障,避免盲目地把保险产品当作投资工具。
巧用犹豫期保障自身利益犹豫期也称冷静期,是指投保人收到保险合同并书面签收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投保人可以提出解除保险合同的申请,保险人扣除工本费后退还其所缴保险费,一般为10日。在犹豫期内,客户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确保自己对于产品特性、利益分配、满期时间、退保方式、保险责任等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如果对在银行已办理的险种不满意,客户必须在十天犹豫期内办理退保手续,过了十天犹豫期再退保,就会有较高的成本损失。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