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行贿事件敲响医改警钟
据报道,近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引起舆论强烈关注。此前,涉嫌行贿遭到调查的还有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比利时制药商优时比、丹麦药企灵北和胰岛素生产商诺和诺德,等等。
在我国,制药企业以各种名义给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回扣、提成等现象,早已饱受诟病。这种现象,不仅造成药价虚高、坑害患者,而且严重阻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
对于药企行贿事件,国外一向重视杀一儆百。2012年,美国药监就曾以欺诈等罪名对葛兰素史克的贿赂行径进行指控,葛兰素史克因此支付3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同样是葛兰素史克,在美国因医药行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中国却仍旧肆意妄为。
对于被曝光的赛诺菲行贿事件,本月10日北京市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此类新闻,并已将其上报领导及相关监察部门。此外,北京市纪委已成立市级联合调查组彻查此事,市卫生局表示将积极配合,进行界定和处理,一旦有商业贿赂的行为,绝不姑息。只有相关部门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才能保障广大老百姓能够买到价格合理、质量放心的药品。
药企行贿现象背后,其实是“以药养医”体制在作祟。据统计,2000年到2011年间,无论是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44%,一些中小型医院甚至高达70%。关于药价的部分,列入中央政府价格管理目录的药品,价格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其他药品的价格委托给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物价局(省级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的原则制定。
当前,由于医疗服务的价格受物价局的监管,不好“做手脚”,于是,大多数医院都走上了抬高药价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道路。因此,只有“医药分家”,才能避免“医生开药主要看药价不看疗效”的现象。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好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或公立医院,生活在小乡村的患者很难“就地治疗”,这直接导致了大城市医院“拥挤”,致使药费畸高。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应使患者在医疗体制的保障下,减少城乡医疗的差距,使患者可自如地选择医疗机构,从而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使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杜绝药企行贿事件,治标也要治本。因此,有关部门不仅要严惩涉案企业,更要积极推进医改,让群众早日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药企行贿事件敲响医改警钟,医改必须更严格的杜绝药价虚高、坑害患者的行为。从源头上规范医生行医。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开展药品价格信息监测,推动建立药品零售价格、采购价格、医保支付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药品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和披露。做好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最重要的还是要减少城乡医疗的差距,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让医院参与进市场竞争中而不是“店大欺客“。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