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趋向均衡

近日,市民张女士表示:“春节前家里各种支出都比较大,手里没有闲钱,但是当时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高,年后用钱的地方少了,可以投资的资金也多了,但是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却下降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往年经验,理财产品在春节后都会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收益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业内人士预测,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和互联网金融持续走热,必然会给银行带来压力,因此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应会保持稳定的水平,预计5%~6%的收益水平将成为常态,高收益的各类产品也或将层出不穷。
理财产品 “量价齐跌”
2013年年末银行揽储竞争过后,今年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开始降温,发行量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据悉,143家银行共计发售理财产品3561只,较12月下降22.82%。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来看,由于受到春节前行情的影响,收益水平仍居高位,但随着“春节效应”的过去,收益水平在节后逐步小幅下降。
对此,兴业银行郑州分行理财师牛兴表示:“根据以往的惯例,春节前夕普遍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高峰,并且收益率也相对较高。随着银行年末考核、企业节前筹资等影响因素的减退,理财产品收益率必然会下行。”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展开竞争,高收益的情况也将被改写。
“今年,银行频频出现7%~8%的较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不大。” 某商业银行郑州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陈攀表示,预计今年央行将采取适度偏紧的货币策略,因此,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较均衡,将保持在4%~5%的浮动区间。
银行接招 “鲶鱼”挑战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两年前某企业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是虚张声势。但随着以各类“宝”异军突起,对一直以来壁垒森严的银行而言,改变已经开始。
互联网金融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影响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战略,不少传统银行也在纷纷拓展自己的互联网业务,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只是给银行带来了“鲶鱼效应”,银行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银行版“宝”类理财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不错。记者近日自部分投资者处获悉,此前钟情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目前开始将资金重新存放到银行。因为在他们看来,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收益并不比互联网理财产品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还是较银行账户低,银行资金闭环运行的安全性,却是互联网理财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商业银行全面推出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将会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产生冲击,不少投资者将会重回银行。
我市一家中型银行的理财产品经理人表示:“我们正试图增加我们理财产品的便利性,比如让客户在非工作时间购买等。我们还要求银行监管机构放宽限制,下调某些产品5万元的购买门槛。”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