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性价比”原来说的是这个,看懂变身理财小达人

也许很少有行业像保险业这样,明明是统一标准的东西,但偏就像魔兽的部落跟联盟,两极分化严重,非要分出个黑白对错,就拿保险产品性价比来说,有人告诉你选产品还是要看性价比,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性价比就是扯淡。
那么保险产品到底存不存在所谓的“性价比”,这“性价比”又有着怎样的指标依据?
保险产品的“性价比”
性价比通常意义的理解性能与价格的比值,放在保险产品上看,可简单的理解为保额与保费的比值,即每元钱能买到多少保额。比如两款保额都为10万元的意外险,一款保费60元,一款保费80元,仅以保费与保额比看来60元的显然划算很多,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较高。
保险产品能这么比么?
当!然!不!能!
即便是同类型的产品,也涉及到保障范围的大小、免责事项的多少、购买门槛的高低等差异,更不用说那些保费岁年龄性别而变化的保险,仅看价格并不能算作保险的性价比。
保险产品当然存在性价比,其本质不过是个金融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要说什么一分钱一分货10万块的QQ比不上百万的宝马,毕竟实物涉及到了实际花销的成本,但保险这样的金融产品更多的成本在于其未来风险测算,是预估值,故而就保险本身而言并不存在什么越贵越好的说法,保费的多少是与风险概率挂钩的。
这也决定了保险产品的性价比比对项目与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宝马你不要了至少能卖个二手,长期型保险提前退保还有亏损风险,再憋屈大多数人也只能忍着,等到保障期过去,这一等可能就是半辈子、一辈子……
好的有点歪楼了,我们来看看保险的性价比应该看些什么东西:
1、保障范围
以重疾险举例,保障的重疾种类越多保费越贵,但我们真的需要保那么多重疾么?多发类的重疾不过25种,其他奇奇怪怪的冷门疾病患病概率低得像要拿放大镜才能看清的蚂蚁,没什么特别的必要让他们占用保费,对照每年发布的最新疾病发病率与家族病史、自身健康情况、生活习惯等做做减法,在同等保额下挑选出保障范围适中的产品。
2、附加项目
依然是重疾险举例,附加项目如附加轻症保障、住院补贴等,当然附加项目也会让保费有所提高,但我们既然要买就要让钱花得值,尽量争取最大的保障。顺带一提,附加轻症建议选择额外给付的产品,轻症额外给付不会占用主险保额,但提前给付是用主险保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付的,重疾保障的保额则做对应减少。
以《保险兵器谱》“终身重疾险比价”为例:
榜首产品虽然在前三中价格最高,但其附加了30%的轻症额外给付,与二、三位保费相差并不多,故综合而论,性价比最高。
3、免责项目
免责就是传说中的“不赔”项目,前两项内容同样的条件下,免责项目更多的,当然可以直接出局了。
4、等待期
一般不建议选择等待期较长的产品,但等待期较短保障项目少保费高的产品绝对是优先出局没商量的,等待期的选择可比较灵活(故其位置放在后面),在180天以内即可,当然以上项目都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挑选90天以内等待期的产品为佳。
5、保费
尽量满足最大切实保障的情况下,保费较低的产品(保费最低恐有保障不足风险)。
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一定不是最便宜或者最贵的产品,而是在符合消费者经济能力下以较低保费获得最切实保障的产品(保障项目不会互相占用保额),保障计划也不是对谁都复制粘贴千篇一律的,而应是适合自己的、私人订制的,我们不买贵的,只选对的。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