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每年杀害100万人!抑郁症,埋藏在1亿国人心中的喋血野兽!
“因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他暴躁跳起,持刀割开喉咙,选择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3月24日,郑州财经学院一男生在公寓内持刀自杀。
这起抑郁症大学生自杀案一经曝出,便火速登上热搜。
据悉,在该男生自伤的过程中,宿管大妈和他的同学曾纷纷上前劝阻。
但即便大家奋不顾身制止,乃至被刀误伤,却仍抵不过男生强烈而固执求死的决心。
抑郁症,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夺走了这条年轻的生命。
记得此前,济南大学也出现过女大学生因抑郁服药自杀的事件。
死前,她在QQ空间留下一封“遗书”,称“自杀仅仅是因为我爸爸”。
每一字,都以血泪,控诉着她的家庭曾对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巨大伤害。
抑郁症,以我们无法察觉的方式,潜伏在无数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每一天每个时刻,在社会每个角落,抑郁症制造着一起又一起人间悲剧。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有3.5 亿的抑郁症患者。
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500 万抑郁症患者,时至今日,可能更多。
这意味着,每 14个人中,就有 1 个是抑郁症患者。
我们的家人,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都可能深受抑郁困扰。
但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知之甚少,甚至充满了误解。
今天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跟大家聊聊关于抑郁症的 7 大真相。
真相1:抑郁症患者不是“闹情绪”,而是疾病在发作
“当抑郁的感觉来临,我躲无可躲。
人会不由自主的感到情绪低落,
无法填充的空虚、永无止境的绝望、心力交瘁的疲惫,
以及被关闭了的感知力,没有欲望,只有无望”
——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描述自己抑郁症发作时的真实感受。
普通人提起抑郁症,通常把它看成是偶然的情绪爆发,
认为抑郁症不过是“玻璃心”“软弱”,和“无病呻吟”。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大脑疾患,
是由激素变化引起的包括情绪、身体等在内的一系列状态变化。
抑郁症发作,通常会导致持续两周以上的三种症状:
●情绪低落
在发作阶段,由于激素水平下降,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总是忧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如果你看过《红楼梦》,那个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大概就是抑郁症的典型。
●思维迟缓
自觉脑子变笨了,思维僵硬迟滞不活跃,思考问题困难,常常觉得脑子里空空的。
●运动抑制
活动显著减少,浑身发懒。肢体和语言都会变得缓慢或者减少,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简单来说,抑郁症发作时出现的这些症状,就和人感冒会流鼻涕、咳嗽、发烧一样,
是自身难以控制的疾病症状,真不是他们故意“耍脾气”“使性子”。
而这种“心灵的感冒”,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描述可能最为贴切——
“抑郁症好像一把勺子
慢慢地从我的大脑里
把跟“情绪”有关的那一部分挖走了
然后只留下“麻木”
有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只是坐着躺着站着,然后眼泪流下来了”
真相2:感觉“很抑郁”,也许并不是真的抑郁症
在几年前,网易云的热评火了起来。
治愈的心灵鸡汤、妙趣横生的段子、脍炙人口的金句在网易云评论区盛行,引来一片围观和赞叹。哪怕现在读来,也依旧令我感动。
当时的网易云真的是一个很温暖,很治愈,很搞笑的地方。
但没多久,网易云忽然就变成了“抑郁”的重灾区。
网易云变成了大家嘴里的“网抑云”,更成为许多年轻人张嘴闭嘴都离不开的“梗”。
一堆滥用金句的“抑郁”的人们,“丧”到了家,
说着极度消沉的故事,用着假装抑郁的表情包,
故意卖惨装文艺,毫无下限的博取同情和关注。
谁也不知道屏幕背后,这些人是真抑郁,还是装抑郁。
正是这种对抑郁症群体过度消费,才导致大家忽略了真正需要关怀的抑郁群体。
有的人说,我做过网上抑郁症测量表,结果显示我中度抑郁,怎么就是“无病呻吟”了?
事实上,仅靠抑郁量表是不能诊断抑郁症的!
目前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等在内的所有抑郁自测量表,
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抑郁症状或抑郁程度如何,但不能用于确诊是否患有抑郁症。
比方因为失恋、失业等打击,导致近一两周你的情绪、生理感受高度符合「抑郁状态」,看似有抑郁症。
但只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新工作找到了,新的恋情展开了,你的压力减小了,人也春风得意了,抑郁状态烟消云散了,你还能说你有抑郁症吗?
很显然,一句简单的“我不开心”并不能代表患有抑郁症,更无法和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煎熬相提并论。
心情不好,可以说是短暂的抑郁状态,正常人可以很快就调节过来;
但抑郁症不同,它真的是一种病,无法自行调节,必须进行干预治疗。
如果你的自测量表结果显示你处在抑郁状态,不等于你已经患了抑郁症。
建议你积极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不要自我臆测,也不要讳疾忌医。
真相3:乐观、爱笑的人也可能是抑郁症
你知道吗?
有些抑郁症患者“我很好”的笑容背后,真实寓意可能是“救救我”。
但因为他们伪装的太好,太像“一个正常人”,以至于无人察觉。
就像年仅32岁的香港女歌手卢凯彤,三天前还在社交账号上微笑自拍,宣布自己要做“一件大事”。
可是转眼就从20层的高楼跳下自杀,毫无预兆……
爱在微博上发太阳笑脸的阳光大男孩乔任梁,喜欢搞怪逗大家笑,
但谁也没有料到,有一天他会偷偷在家中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韩国艺人崔雪莉,美丽而乐观,特别爱笑。
但你可能不知道——她长期遭受着网络暴力,精神几乎崩溃。
在被疯狂的网友们谩骂之后,她不断在节目上哀求,请大家多疼爱自己。
镜头面前,她惨痛的微笑下,隐藏着一颗千疮百孔、破碎的内心。
面对网友的抨击,以及舆论的重重压力,还有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
最终崔雪莉不堪忍受,在京畿道的家里吊颈而死,用一根鞋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许多别人眼中的乐天派、开心果,看起来总是微笑淡然,
但很可能他们只是在用正面的情绪,隐藏自己内心的低落。
“在他们面前,我要笑,我要假装是一个正常人。”
这是许多“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每天痛苦的煎熬。
明明内心极度难过,却要假装笑得最灿烂开心。
也许人前笑着,人后却厌倦了伪装。等到坚持不下去的那一天,只想赶紧结束生命。
如果你某一天发现了那些“微笑抑郁”的人们,请多多给予关爱,
你不用费尽心机的拙劣表演安慰,也不用刻意逗他们开心。
你只要多倾听,并真诚的告诉他们
——“嘿,我在,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真相4: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不是抑郁症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得了(过)躁郁症是什么样一种体验?”
最高赞的回答是:
“世界观不断地建立然后崩塌,再重建然后再崩塌,循环往复。”
“双向情感障碍”,即躁郁症。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反复,仿佛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格。
当处于躁狂状态时,他们会感到心境高涨,整个人会特别high;精力比平时更加旺盛,内心充满愉快和欢乐,思维更加活跃,健谈而且自信;
而当处于抑郁状态时,他们的精力、语言、情绪明显减弱,意志消沉颓丧,甚至伴随强烈的自杀欲望。
躁狂相和抑郁相的反复交替,会让患者的情绪向坐过山车一样波动,对生活产生非常巨大的负影响。
而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大部分双向障碍患者,确实会选择在抑郁期就医,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断为抑郁症。
但不能说“双向情感障碍”就是“抑郁症”,二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疾病。
此时,必须借助专业精神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物理检查方可准确判断。
总而言之,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都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
作为他们的家人或朋友,我们也要尽可能多的支持患者,给他们树立信心,一起渡过难关。
真相5:患抑郁症,不等于一定会自杀
患上抑郁症,自杀的风险的确会变高。
尤其是在病情反复的阶段,患者感到极度痛苦,自杀倾向会更高。
但并不是说,抑郁症就时时刻刻想自杀。
据统计,只有 2% 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 4%。
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
只要治疗得当,90% 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
抑郁症患者其实也是正常人,没大家想的那么脆弱不堪。
我们也不必谈抑郁症色变,逢人就劝他“想开点”,像防贼一样,时刻提防他“做傻事”。
也没有必要在他们抑郁发作时,让他们“加油,开心点,挺一挺”。
因为在抑郁症患者听来,很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可能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足够了。
真相6:抑郁症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治疗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流方法是,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状况,建议心理咨询、药物或两者同时进行。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跟医生表达自己的顾虑,换成其他的治疗措施。
改变的方法有很多,而唯独不建议,不接受治疗或者偷偷改变治疗方式,等着抑郁症自己好。
对于治疗,不少人会担心花销太大,而选择逃避。
那么,治疗抑郁症需要哪几项花销?
据统计,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80%,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
正是因为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的疾病,为了防治疾病复燃,更应倡导积极治疗。
治疗抑郁症,需要长时间服药,接受心理咨询。
而这些花销只有住院期间产生的治疗费可以报销,门诊复查开药、心理咨询需要患者自行承担。
目前,只有天津、成都、重庆、抚顺、合肥等个别城市将抑郁症纳入门诊慢性病种,到门诊拿药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具体报销比例和额度,各地均有差异。
以重庆为例:
抑郁症报销手续需要 精神科住院证明,然后向医保局 申报慢性病补助,
到医院买抗抑郁药物可以报 70%, 一年 1000 元封顶。
对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医保待遇依然无法覆盖长期累计的治疗花销。
如果医保报销杯水车薪,那抑郁症患者如何减轻治疗负担呢?保险可以吗?
作为保险专业人员,我自然有义务帮大家解答!
我整理了抑郁症患者的投保攻略,涵盖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产品。
慢慢看下去,你的疑问应该就能得到解决!
真相 7 :抑郁症患者,确实很难买保险
抑郁症患者能买保险吗?答案是可以!
但比起其他人,抑郁症患者在投保时的确会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自杀自残倾向:据统计, 60 % 的患者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比常人要高。
药物依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有的会出现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副作用,而这些也可能诱发 心血管、免疫系统等疾病
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 50% - 85%,其中 50% 的患者在疾病发生 2 年内复发。
一方面是抑郁症的风险很难预测,比如需要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可能诱发各种疾病;
另一方面,《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对抑郁症自杀进行赔付:
投保两年后自杀,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例如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两年内自杀,保险公司都需要理赔的。
基于这些考虑,保险公司对抑郁症患者的核保会很谨慎,不敢贸然承保。
抑郁症在买保险时,确实会比较困难。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保险都买不了。
在投保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3 个投保技巧:
- 健康告知:选择健康告知中,没有询问抑郁症、精神疾病的保险。
- 智能核保:尝试线上智能核保产品,说不定能除外、加费承保。
- 多家投保:同时向多家保险公司投保,然后选择核保结果最满意的一家。
经过手动测试数十款线上产品,我们总结出了抑郁症的投保攻略,给你提供参考。
1. 抑郁症,重疾险怎么买?
抑郁症要投保重疾险并不容易,目前线上的新定义重疾险都无法购买。
不过,由于癌症和抑郁症没有什么关系,防癌险相对容易购买。
防癌险就是专门保癌症的保险,确诊合同约定的癌症后,会直接赔一笔钱。
比起重疾险,防癌险的健康告知更宽松,价格也便宜些。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
虽然没法买重疾险,但像昆仑康爱保、弘康人寿爱无忧这类防癌险也值得考虑,起码先把最高发的癌症保起来。
如果追求性价比:昆仑康爱保最值得考虑,癌症和原位癌都有保障,价格也很有竞争力。
想要投保最宽松:弘 康爱无忧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特别友好,术后满 3 个月,就有机会买。不过,身故责任只能选赔保费,才不会询问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2. 医疗险,怎么买?
通过线上智能核保,几番搜寻下来,百万医疗险只有 1 款抑郁症可以投保,同时也加入了 2 款防癌医疗险。
防癌医疗险只报销癌症治疗的花费,健康告知相对宽松,一般不会询问到抑郁症相关的问题。
想要保障最好:建议选择 平安e生保,这款产品对抑郁症投保较宽松,不需要治愈,抑郁症患者也能买,不过所有精神类疾病都会除外,是为数不多能投保的百万医疗险。
看重癌症保障: 安享一生、神农 6 年期癌症医疗都只能保障癌症产生的治疗费用,健康告知比较宽松,没有询问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可以直接投保。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e生、神农 6 年期癌症医疗对于自杀自伤、精神障碍导致的治疗费用,都是不赔的。
此外,如果你有上班纳税,税优健康险也是可以带病投保的。
3. 意外险,怎么买?
绝大多数意外险都没有健康告知,通常只要求“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就能购买。
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一般也是可以投保的。不过大家也要关注责任免除部分的内容。
我查阅了数十款线上产品,发现主要有三种类型:
优先选择: A类产品最友好,只对 自杀自伤免责,没有针对精神疾病有专门的规定。
尽量避免: C类产品相对严格,对患有精神疾病期间的 所有意外都免责。
举个例子,小 Z 患抑郁症期间,在坐公交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A 类、B 类产品都能赔,而C类就不行。
因此,大家在购买意外险时,一定要看清楚责任免除。
如果你不太确定,可以电话保险公司进行咨询。
4. 寿险,能赔吗?
寿险以死亡为赔付条件,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常人高很多,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经过数十款手动测试后,只找到同方全球臻爱优选定期寿险,针对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治愈满 1 年,满足一定条件,通过智能核保,有机会投保。
不过根据免责条款,投保两年内自杀是没法获得理赔的,除非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对于抑郁症患者,是否无民事行为能力,需要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写在最后
关于抑郁症,真正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病症本身,而是我们的误解和漠视。
人性本身是相通的,有同理心的人,更能感受到他人所受的痛苦和精神上承受的煎熬。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
希望你能多一点了解,少一些伤害,拉住他们,不让他们继续滑向无尽的深渊;
身体可能感冒,心灵自然也会生病。
如果你不幸面临着抑郁的困扰。
请一定要记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也会一直在这里,做你最真诚的倾听者。
感谢你读完,麻烦顺手点个赞吧!
也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愿世界充满爱与善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