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财险违规缩减保额1.68亿成350万背后 是险企的中年危机
原标题:太平财险违规缩减保额1.68亿成350万背后 是保险公司的中年危机
来源:慧保天下
近日来,监管对太平财险的一则违规通报算是开了记录,违规理由是“保额缩减”——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一款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保额从最初的1.68亿元变成350万元,缩减至原来的2%。(事件详情请查阅《1.68亿变350万,太平财险违规缩减保证险保额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
同样值得玩味的是6月曝光的人保财险涉武汉金凰一案,签署的是财产基本险的条款,特约清单中,却有扩大承保范围的意味,在一些当事方看来,基本财产险具有了保证保险的功能。
两件事,看似不同,但本质都是险企自身风控能力兜不住底,靠合同约定挣个侥幸的钱。不同的是,金凰案中,险企像是形式担保,结果穿帮了,补充协议其实是加重保险责任;太平则是觉得要暴雷想通过补充协议降低保险责任。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银保监会风险处置局一级巡视员朱玉国曾就武汉金凰案公开发表评论,称“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同虚设”。
不同于武汉金凰案尚未定论,违规缩减保额案已经盖棺论定,且银保监会官方还出具了详细通报,这份通报虽然只有短短千字,但其中很多细节颇值得玩味,其中深意也远非缩减保额那么简单……这背后,其实是保险公司的中年危机。
要点一投保人是车商,不是租赁公司
要搞清“缩减保额”是不是违法或违规,就要先搞清投保人的问题。
根据通报,“租赁公司向保险公司购买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直接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按理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应该是租赁公司才对,然而通报上却又写着,在保单中,“车商是投保人”。
投保人究竟是谁?这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猜,保证险合同一般就是由借款人来支付保费,虽然通报上写着租赁公司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像当年的房贷险一样,强势的租赁公司肯定会把这笔费用转嫁给车商。
2015年签订合同,2018年重新签订了补充协议。保险法第20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内容”。车商是投保人,然而保险公司却和被保险人租赁公司签订了缩减保额的补充协议,这自然是违反了保险法规定。
要点二通报的关键不在于“缩减保额”,而在于“未获得投保人同意”
绕过投保人签订补充协议是违反保险法的,然而这很自然就引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共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这合同还算有效吗?补充协议算是“缩减保额”吗?
合同法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合同协议补充。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一般认为,如果补充协议条款与原合同不一致或发生冲突时,应当以补充协议为准,除非是原合同明示不得变更的条款。
如果真的是三方合意签订补充协议,应当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变更的是赔付限额,而保险法第18条规定,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因此,赔偿限额变更,实际上就是保险金额变更,这是被合同法和保险法所允许的。所以,这次通报的关键不在于“缩减保额”,而在于“未获得投保人同意”。
这才是这次通报的要害所在。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因为如果只聚焦于“缩减保额”的行为,而忽视了背后的“未获得投保人同意”,就会一棍子打死很多正常的保险合同。
很多普惠金融性质的贷款保证险,都有约定赔付限额的行为,毕竟风险量级太大,最后兜底的,大多是政府。
甚至在大病保险里,也普遍会签订赔付的下限和上限。下限是防止保险公司赔付太少损害投保人利益,上限则是怕保险公司赔得太多“跑路”。
这些都算是有补充协议的保险合同,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不违法,更谈不上“侵害消费者权益”,不能一棍子打死。
险企迎“中年危机”赔付限额,是保险公司的“速效救心丸”
约定赔偿限额也是保险公司的无奈之举,毕竟在车险明显缩水的当下,三百多万的保费对于一家分公司不算小数了。而连续爆雷的大环境也让保险公司胆战心惊,又缺乏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只能用约定赔付率上限求个心安。
如果时光再往回追溯,2003年的车贷险危机,2006年的车贷险危机,更是暴露出保证险业务只会拿费用买业务、风控形同虚设、获客靠融资合同强制捆绑的弊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这些陈年旧帐仍然是行业血淋淋的伤疤,控制风险的手段,仍然只是一个约定赔付上限。
大概所有财险公司都会怀念2007到2017年的那段时光,车险在车市大盘驱动下突飞猛进,市场秩序又在70号文的余威中屹立不倒。这让财险业在那段时间颇似一个在青春期快速长大的少年,不负朝阳行业之称号。
然而一旦车险关上高速发展的大门,缺失现金流的险企顿时好似进入了中年危机,老本行步履维艰,新业务地雷密布。曾经有一个被唐山高速收费站裁员的人说了一句话,简直就是很多险企之写照:我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干,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里了,找工作很难找了。
与年轻澎湃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保险公司就像是参加街舞比拼的钟汉良、参加摇滚比赛的水木年华一样,流露出过气的无奈。在2014年的音乐节上,水木年华还压轴登场连唱八首劲歌嗨爆全场,然而短短几年后就已经被奚落为“油腻的中年人”。哪怕是在备受好评的“乘风破浪姐姐”里,霸气外露的宁女神在训练时也得备着速效救心丸。
这约定的赔付限额,又何尝不是保险公司的“速效救心丸”?
如何摆脱中年危机,再度乘风破浪,是整个保险业面临的拷问,这绝不是抱条平台大腿、签个限额协议、砸点手续费就能解决的。
1983年,乔布斯对时任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的约翰·斯卡利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眼看着很多业外主体已经纷纷开始改变保险,如果保险公司还只会靠约定赔付率来控制风险,只会靠砸手续费来买业务,那只能沦为一个出单机器。保险从业人员也难免会遇到这样的灵魂拷问:你是想卖一辈子写着字的白纸,还是想去改变这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通报,罚得不冤。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