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老年人愿意以房换护理 保险能解决晚年护理问题吗?
原标题:3成成年人、2成老年人愿意“以房换护理”,你呢?保险能解决晚年护理问题吗?
保险行业协会利用“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实践调研活动平台,联合团中央相关部门、中国社科院、相关企业展开的调研活动,涵盖23个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完成有效问卷1.2万余份,是一次大型的社会调研。失去日常活动能力的老年人们
本次调查分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和30-59岁的成年人组。调查样本所在地包括武汉、贵阳、苏州、成都、青岛、上海、南通、广州、重庆等23个城市。
在老年人组,调查地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这意味着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活无法完全自理。从依赖程度而言,有四分之一的样本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1老年人的哪些能力退化的最严重?
能力退化最为严重的活动依次是:一是需要较强记忆和认知能力的技能,比如按时按量服药、管理财务;二是复杂性相对较低的日常活动,比如外出购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三是需要较多体力投入的活动,比如洗衣服、做家务。
2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失能?
首先是年龄,65岁是一个重要节点,很多老人第一次出现失能现象就是在65左右,年龄越大就越严重。
从性别来说,整体上男女差不多,但70岁以前,男性发中度以上失能的概率略高于女性;但70 岁之后, 女性则面临更高的失能、尤其重度失能。
随后是健康角度,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显著下降,97%的人同时患有至少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帕金森症是严重失能老人的高发疾病。
最后是家庭结构,尤其聚焦到没有子女的独居老人——即所谓的空巢老人,发现在中度和重度失能人群中,空巢率分别高达 3.6%和 6.2%,而样本整体空巢率仅为1.7%。也就是说,在严重的失能人群中,有着比例更多的空巢老人。
二、老年人们的护理状况是怎样的?
失能老人们接受的护理情况如何?护理的费用如何?又有哪些明显的缺口?
1中度失能老人
中度失能老人中有93%接受过一种以上护理服务,最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依次是子女、老伴和保姆,使用专业服务的很少,即便使用了,经济负担也比较大,并且这一负担主要由子女和本人承担,基本医疗保险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商业保险的作用很小。
2重度失能老人
重度失能老人中有 95.4%接受过一种以上护理服务。虽然子女、老伴、保姆仍是最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但服务中心更多向第三方机构转移,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重要性显著加强。重度失能老人面临更大的服务项目不匹配问题,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而日常生活服务则显著过剩。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整体而言,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在费用支出方面,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三、成年人们对失能风险的态度
一代人终将老去,成年人们面对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或者是未来可能老去失能的风险又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1年轻人们对未来失能的心态
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从年龄上看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即将步入老龄阶段的成年人。
具体来看,受过高等教育、有过婚姻家庭生活经历、有稳定的收入、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信心的人群都比较乐观;反之,内在的风险厌恶度,包括对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的厌恶度越高,或者家庭的抚养及赡养负担越重,则越可能对失能风险持中观、甚至悲观的态度。
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储蓄投资外,还有其它的筹资方法吗?“以房换护理”应运而生——即年老的人通过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调查显示,27.4%的成年人、19%的老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这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保险产品还有发展空间。
然而,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影响“以房换护理”模式的因素非常多。正面因素包括高学历、外来人员和家庭资产规模大。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人员,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人们转换房产资源的意愿。
“以房养老”在2014年就开始试点,在国内并不是新事物,但在实施过程中,能把房子抵押出去获取养老金的老人并不多,尤其是房价上涨周期,“养儿防老”仍然是主流。也许,未来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发展空间会更大。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