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以退为进 寿险转身再造中国平安
2020年下半年第一天,一则消息暗示,持续两年多的中国平安(601318.SH)最高管理层变动似乎接近尾声。
7月6日,中国平安股价连续第五天上涨,A股报收84.12元,上涨7.90%;H股上涨6.23%,报收86.15港元。平安总市值突破1.5万亿人民币。
当日黄昏,中国平安宣布,创始人马明哲即日起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但继续担任董事长。同时,由2008年起担任平安首席财务官(CFO)的姚波出任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
姚波入局补缺已履新友邦保险的李源祥,与谢永林、陈心颍同为联席首席执行官。至此,马明哲名正言顺放权,将CEO职权分予3位助手。
此举固化了中国平安“1+3”最高管理架构,即董事长+三位联席首席执行官的集体决策机制。
虽然,董事会表示,马明哲将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但外界纷纷猜测其在为退休铺路。商界“马家军”中,马蔚华已退休多年,马云刚宣布退休。
“即使马明哲今天退休,外界也不会太过意外。他辞任CEO,某种程度上就可解读为下一步人事布局的铺垫。不过,从他目前的身体状态和中国平安发展需求看,还没有全面退休的迫切理由。”7月4日,中国平安前员工、深圳某寿险公司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还称,从近年中国平安一些人事架构变化上可见,马明哲实际是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感,尤其是对平安的“根基”保险业务。
目前,距离8月底中期业绩发布会不足60天,疫情叠加内部宽幅调整,马明哲率领的中国平安将如何面对投资者,备受关注。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平安
平安自深圳蛇口港起步,1988年发展至今,已从一家小保险公司发展成资产规模超8万亿元的全牌照金融集团,国内仅此一家。
5月27日,中国平安32周年司庆,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罕见召开“云表彰”大会,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庆生。更耐人寻味的是,一本记录平安32年发展历程的书籍《无止之境》在会场发布。
马明哲33岁创立平安,今年刚好65岁,其能否作为“象鼻子”继续带领号称象群的中国平安继续前行,直至无止之境?
7月4日,一位平安集团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马总身体很好,无论平时开会还是外出,思路敏捷,外型、声音都不错,感觉很健康。”
作为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的运动氛围一直很浓厚。据称,中国平安内部不完全统计,集团各部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经常跑步。
中国平安过去30年的增长是业内公认的超常发展。然而,盛名之下亦有隐忧。一方面是保险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一方面是新兴互联网渠道的远期挑战。
7月5日,友邦保险某区域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寿近两年从资金、人才和产品方面全面发力,拼命砸钱、抢了不少好项目,同行竞争压力骤然增加,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平安。
其实很早之前,平安便把国寿当成追赶目标。
2008年底,平安人寿董事长李源祥曾提出“五年超人寿”计划。当时,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与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存在明显差距,后来,经过内外部资源整合和坚定的代理人战略,到2010年5月,平安人寿首年新保单超过后者,但是此后业务发展缺乏稳定性,数次起落,目前再度处于追赶者位置。
平安能追平国寿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7月4日,深圳一保险中介公司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平安早年策略和优势是利用代理人及政策红利,加上产品研发、品牌影响力推动,在主要城市占据多数市场份额,但最近五年,原来的红利优势不再明显,代理人数量也在下降。
该人士认为,与国寿相比,平安是后来者,主战场是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代理人及渠道资源也都集中在这里。而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国寿长期积累的城乡布局优势便逐步显露出来,相比平安更有持续性。
眼看追赶国寿可能功败垂成,今年2月,在中国平安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重点阐述了寿险改革的必要性。
“前年开始,我们发现寿险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包括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原来传统模式逐渐不适应这些变化,比如,虽然平安寿险代理人收入是市场平均水平的两倍,但随着薪酬不断提升,从未来三五年看,代理人收入还需要提升。”马明哲称。
7月5日,前海人寿华东区域资深从业人士认为,平安和不少走代理人路线的寿险公司一样,市场成本相对较高,人员进出也比较频繁,在市场饱和或者平稳阶段,将对产品价格和运营带来明显压力。
财报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019年税后营运利润增速为24.7%,比2018年的35.1%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认为,如果剔除所得税影响,税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也只有2.55%,明显低于2018年。
近年,再叠加保费增速放缓、代理人减少、中长期利率下行等行业共性问题,平安保险板块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2020年一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为245.56亿元,占总营运利润的60.98%。显然,该业务依然是平安最为重要的收入和盈利。
保险板块向左还是向右,直接关系到中国平安未来十年的江湖地位。而身为董事长的马明哲自是亲自挂帅,担纲寿险改革小组组长。
新旧三角未解之处
按照马明哲的说法,中国平安是“从前年发现寿险市场发生很大变化”,这也与推行联席CEO机制时间相近。
2018年12月,在介绍增设联席CEO机制时,时任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曾说出四个原因:
首先是明确个人、公司和科技三大业务板块基础,任命李源祥、谢永林和陈心颖为联席首席执行官分管,被平安内部称为“旧三角”。最后一个原因,任汇川强调此举为“人才梯队培养”。
作为集团总经理的任汇川却不在Co-CEO之列,颇显尴尬。当时,他对外表示,职责不变,具体负责和分管大资管条线,负责集团层面行政协调、政府关系和品牌文化建设。
前述平安集团员工表示,马明哲在公司内部经常提到的企业文化关键词,其中一个就叫人才赛跑。某种程度上,平安更看重内部良性竞争和结果导向。
两年后,时代周报记者对比“新旧三角”细节,发现三位Co-CEO的职责已发生微妙变化。
其中陈心颖的变化最小,依然主要分管科技业务;原来分管公司业务的谢永林,兼任集团总经理之后,在职责上还增加了协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此业务原为曾经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分管。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陆敏接替李源祥出任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分管公司保险业务及个人综合金融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任汇川辞职后,兼任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和首席信息官的陆敏被推荐为执行董事,但此次并未入选Co-CEO。
作为平安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个人业务分管负责人未能进入Co-CEO,可能有其现实原因。
7月5日,从中国平安官网公布的董事会成员中,谢永林、陈心颖已从4月开始担任执行董事,陆敏尚未列入。
不过,有前述平安集团人士表示,4月10日,陆敏担任执行董事已经得到股东大会选举确认,目前应有待监管部门审批。
作为分管战略和财务的首席财务官,姚波任职执行董事已超过10年。晋升Co-CEO后,他将负责集团战略规划、业务目标制定、目标追踪和绩效考评等。
前述深圳寿险公司人士认为,作为资深的中后台高级管理人员,姚波亦是出身寿险,负责经营考核,加入Co-CEO强化集体决策。从侧面来看,似乎是一种三人平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寿险如何再出发
在众多行内人士看来,马明哲实际上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辞任CEO,补齐Co-CEO,年届65岁,再次作出人才赛马、遴选接班人的前期布局;另一方面,作为创始人,不能坐视核心寿险业务下滑,亲自上阵,冀望力挽狂澜,保持平安江湖地位。
而寿险改革的主战场无疑是平安人寿。
今年2月,马明哲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平安人寿改革,陆敏是承接了整个改革的主要领导,整个集团都在支持他。平安人寿的改革目标是希望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最大,还要成为一个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
换句话说,目前是举集团之力来推动寿险改革。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平安保费收入3827.6亿元,同比下降1.43%;国寿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至3698亿元,两者相比还是有差距。其余,中国人保保费收入2807.27亿元,同比增长3.27%;中国太保保费收入1795.11亿元,同比增长3.98%。
具体到平安人寿保费收入2462.80亿元,同比下降7.05%。
- THE END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