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保险业迈向国际舞台

今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
这是我国新时代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郑重宣示。正如26年前中国保险业在国内金融业中率先开放一样,保险业又一次处在了对外开放的风口浪尖。栉风沐雨间,中国保险业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在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服务,逐渐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逐渐走向成熟,不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险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市场未成熟先开放大胆试点
保险业既是金融领域最早实现完全对外开放的领域,又是第一个还没有形成成熟市场就对外资开放的金融行业。
1992年9月,美国友邦成立上海分公司,这是保险市场恢复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保险业也成为金融行业中率先对外开放的领域。这在当时引发了大讨论,开放会对中国市场带来多大影响和冲击,是个未知数。而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在本土的保险产业发展成熟后,才会开放保险业,发展中经济体尤其如此。一方面是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本土企业仍不具备完善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
所以,此举被视为是一个大胆的做法。时隔多年后,回首这一历史进程,在与国外保险业的竞争中,中资保险公司学到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产品服务技术。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成本的降低,也使国内保险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了与外资险企的差距。

事实上,友邦保险登陆上海滩,给上海乃至我国保险市场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其保险代理人的营销方式,也被中资保险机构争相效仿。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寿险业务开始产生了兴趣,友邦的业务也在随后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友邦平均每月可售出3万份保单。
从1992年至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期间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阶段。1995年,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到广州。随着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合资寿险公司的设立,我国的保险市场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的团体人身险状态,逐渐形成扩大的市场,保险机构从这一阶段开始多元化,国外同业者带来的个人营销制度,也融入了中国保险业起步的进程之中。而外资保险公司不论是区域来源、投资方式还是产品业态,均日趋丰富。

汲取国际养分滋养本土险企
从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3年,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过渡阶段。过渡期结束后,我国保险业随即全面对外开放,保险经营领域、公司组织形式、法定分保要求等逐步放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除了外资在寿险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50%和外资财险公司不能经营部分政策性险种以外,基本上实现了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形成了合资、独资、子公司、分公司等多种形态,经营领域也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保险业务,成为中国保险业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国外同业的交流和竞技中,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方法也得到改善,营销员队伍素质和成本管理等也得到提高,风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促使整个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保险市场逐步丰富,保险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的作用逐步发挥。中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初步形成了公平竞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这一阶段,中资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经验苦练内功,业务获得长足发展,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同台竞技中也展露头角,开始了“走出去”步伐。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3家保险公司先后在境外上市,引入了大量境外资本。同时,在资产管理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寻找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国际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使得中资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完善,投资理念更加成熟。
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加快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成为中资保险公司学习国际经验和竞争的良好平台,也取得了以开放促改革、改善保险市场结构、提升市场发育度的效果。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进入中国市场。
中资保险公司获得了宝贵的与海外市场交流的经验。为了应对冲击,中国保险市场进行了充分准备,多家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分支机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加快公司体制改革,股份制保险公司则大力引入海外人才以与国际接轨。在外资进入的过程中,中资保险公司不但没有被“狼来了”所蚕食,反倒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2004年迄今的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阶段,我国保险业不仅完全履行了入世承诺,还在很多领域上加大开放力度,同时,在对外开放的法律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这也证明,我国的保险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发育度趋于成熟,也为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加快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而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将更有前景和活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保险业整体实力的增强,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步伐也会随之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为其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我国保险业在海外开展业务,还主要限于伴随企业“走出去”提供承保服务,未来应当着力于建设全球化、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将服务对象扩大到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民众,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驾护航。
外资保险公司在专业化管理、先进技术方面,向中资保险公司提供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借鉴和示范效应。同时,保险业体制改革也在逐渐加强的竞争中不断加速,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