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消费新时代的机遇
2018年首月寿险行业新单增速迅速下滑,未来寿险业如何发展?近几年寿险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机遇期。把握机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寿险消费新时代的内在变化,认清驱动发展的因素与既往不同之处,并因应变化而转型升级,锤炼新优势和新动能。
颠覆性创新推动寿险高增长
1979年保险复业经营以来,有过三轮明显的寿险增速高点。分别是:1983年同比增长超过500%,1996年行业增长85.3%,2001年行业同比增长46.4%。剖析前三次高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均源自颠覆性创新:1.重大机制突破,如1979年复业经营、1996年产寿险分设;2.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如1994年引进代理人模式新增个险渠道、2001年新增银保保险渠道、2010年以后新增互联网保险渠道等;3.重大的产品创新,如引进分红、万能、投连等。
而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意志,在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根据税优健康险政策,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允许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根据财政部文件,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即税延)。2017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试点等。
在我国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革命”大背景下,上述各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突破,特别是在税优税延等制度利导下,居民消费支出次序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商业保险在居民支出中的优先等级明显提升,成为寿险第四轮高增长的最稳固的基石。
全民保险认知升级促使寿险需求分化
随着国家在社会保障改革上的持续推进,特别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普通居民接触保险观念的频次和深度显着增强。
1.保险认知升级
一方面,国家教育推动居民保险认知转变。政府连续出台与保险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大病保险全民覆盖、企业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税延、“新国十条”发布、个人税优健康险全国推广、公务员医疗养老改革等等,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潜移默化改变全民对保险功能与价值的认知。另一方面,重特大灾害事件借助网络的传播,改变社会居民风险管理的心理预期,提升了普通百姓对自我风险管理的心理预期。据2016年6月《今日头条》财经发布的“国民保险大数据报告”,与保险相关度最高的十大热词中,养老金、退休、社保均位列其中;近年地震灾害较频繁的四川、重庆位居最关注保险的地区之首。
2.消费主体升级和产品信息透明度增强
全民对寿险从“不了解、被销售”,到“有认知、会比较”的转变,恰逢我国居民消费从物质型向服务型“革命”的大背景。(1)中等收入群体成为重要的消费主体。“十三五”我国将有3亿左右的人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2)“80后”、“90后”等新生代消费主体崛起。他们进入工作岗位,成为服务型消费主力军。(3)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活。2017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社会主力消费群体,借助互联网媒介,可前所未有的获取所需的产品信息,对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更加明确。
3.各年龄阶层对寿险需求明显分化
国际着名咨询公司埃森哲2015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为了体现个性化62%的城市消费者愿意增加开支,69%的愿意尝试新产品。各年龄阶层对保险功能的需求出现分层和分化:50后“银发市场”的资产传承需求;60后“高净值客户”需要资产保全;70后“中坚一代”需要养老和健康保障;80后处于新生代主力,需要健康保障兜底;90后刚刚踏入社会,新潮产品和意外保障意识较强;00后的小孩正在上学,有能力的家庭会考虑教育型产品。等等。
寿险消费新时代,一方面创造了行业生长的全新土壤;另一方面,离散的需求也渴望全新的供给方式进行广泛覆盖。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为互联网寿险创造巨大商机。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