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破局去中介化 产销分离已不可逆转
1月20日,2018保险中介高峰论坛暨于家堡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与大机遇,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转型与升级”。本次论坛上,监管部门、专家学者、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IT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成为观察中国保险中介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
前有狼后有虎
从2017年开始,在严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中国保监会明显收紧了保险牌照的发放。但面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前景,各路资本不甘心只做“门外汉”,纷纷谋求借道保险中介渠道,参与市场竞争。据中国保监会中介部副巡视员施强介绍:“2017年,保监会核准了25家保险中介机构经营业务。”其中不乏大型国有企业、互联网巨头以及保险公司的身影。
随着新势力的加入,从销售到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传统保险中介的边界正日益变得“模糊”,保险中介行业再次面临着“去中介化”的挑战。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保险中介。”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的观点十分明确,在他看来,一方面、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需要保险,虽然国内社会的保险意识提高了,但主动买保险的比例偏低,这就需要有人来推销保险;另一方面、保险产品相对比较复杂,在购买、理赔时,需要类似于保险中介机构的第三方。
据统计,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保险中介集团5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223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1549家,保险经纪公司483家,保险公估公司336家,全国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936家,开展相互代理的保险机构法人机构57家,共实现保费收入26837亿元、人身险保费2199亿元,同比增长了24.5%,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6%。
从市场数据看,国内保险市场的“去中介化”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但保险中介行业面临的残酷市场竞争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明亚保险经济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臣看来,“我们现在就处于前有狼、后有虎的状态中。”前面的“狼”,就是保险公司的专属代理人队伍和兼业的银保渠道依然非常强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后面的“虎”,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希望颠覆现有保险中介模式的新势力。
即便如此,保险中介行业近两年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两年,在国内保险总量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16年保险专业中介市场份额为7.2%,2017年为7.8%。”这说明保险专业中介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机遇在哪里“保险行业的每一次大发展均是由渠道变革引发的。”中融慧金董事长傅文胜介绍,1992年友邦保险引入个险代理人渠道,推动了国内保险行业的普及;2002年,太平人寿推动银保渠道,打开了行业的市场空间;2008年,平安电销车险模式的产生,颠覆了财险的旧有市场格局。
但渠道变革对许多保险中介企业来说也是生死考验。泰康在线副总裁方远近认为,渠道革命已经开始,传统保险中介一定要有紧迫感,必须加速转型和创新,“否则,你既无法主导保险公司,又不能掌握客户,只能被市场淘汰了。”
有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国内保险中介市场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两类平台有较高的机会获得市场主导权:一类是依托大型的保险集团,构建综合性垂直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渠道优势,打造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的保险服务闭环,保险代理人入驻该平台为客户服务;另一类则是仅利用技术优势,利用单项领域的绝对优势,为中小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提供各类技术支持的纯服务平台。
北京云端微服CEO张立东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保险中介未来无外乎有两条路可走:“第一,依附于大的保险中介集团生存,加入或兼并;第二,很多保险中介努力建个小的生态,在这个小的生态里大家努力建设一些能力。”
针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转型焦虑,东方大地保险经纪创始人兼CEO杨晋则认为,现阶段,保险中介机构的首要工作还是选准方向,“中介机构面临的问题是找准一个最熟悉的行业做深做透,把实力建立起来以后再去扩大生态链中间环节,再做完整的新中介。”
从市场情况看,近两年保险中介市场的创新越来越多,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者更便捷地体验到了保险公司的服务。但保险始终是人的生意,而披着科技外衣的机器要么是冷冰冰的,要么特别容易因为过热而成为泡沫,正如杨宁所言:“只有专业的人才能提供适合客户去拥抱的温度。”
创新型的保险中介应该有怎样的特点?
“扩展服务领域,运用保险科技,提升专业水准,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恪守职业道德。”这是魏迎宁给创新型保险中介公司的建议。
随着国内保险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迎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保险公司产销分离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保险中介公司无疑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如果对比家电这类传统行业,也是在市场形成充分竞争后,制造企业逐渐缩小自有销售渠道,并产生了国美、苏宁这样的第三方销售巨头。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