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逾八成险企车险亏损 业内称还有降价空间
自商车费改启动以来,车险市场走进史上最惨烈竞争阶段,呈现强者恒强趋势。2017年有超过八成险企的车险业务属于亏损状态。
车险的马太效应
数据显示,按保费规模分组,业务规模越大的险企,车险增速越高。
一家财险公司获悉的一组行业最新数据显示,车险二次费改后,2017年下半年不同保险公司车险增速,总保费体量最大的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两家公司平均增速13.6%;150亿~1000亿规模的公司车险整体增速8.6%;50亿~150亿规模的公司负增长1.0%;10亿~50亿元公司增速为5.0%;10亿以下公司的增速为13.1%。除去基数较小的新公司后,二次费改后业务越大的公司增速较快。
“二次费改以后,对公司的风险选择能力及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前50亿至150亿中型体量公司增长困难,现在蔓延到更小公司和更大公司两端。”华农财险总经理张宗韬称,“两家最大公司增速加快,正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作为影响利润的一个因素,综合费用率也体现出大型险企优于中小险企的特点。人保和平安两家的综合费用率最低,150亿~1000亿公司要比两大公司高1.5个百分点,50亿~150亿公司比前段又要高4个多百分点,10亿~50亿公司又要再高约5个百分点,10亿以下费用要达到52%以上,新公司则更高。从车险承保盈利情况看,市场82%的险企为亏损,仅18%盈利。
“正所谓老大老二打架,吃亏的是老三。”一位财险行业人士表示,商车一次费改、二次费改后,车险的定价已经很低,各家险企为了争夺市场使出浑身解数,大型险企具有线下资源优势以及规模效应优势,在这场战争中更胜一筹。
张宗韬认为,在商车费改前,市场对保险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不太高,因此大小公司都有饭吃。自2016年来的价格竞争,特别是费用竞争,让不少公司面临“寒冬”——跟着竞争亏损很大、不跟随竞争就面临被淘汰,部分中小公司的状态是希望能撑到行业进入盈利的时候。他认为,中小险企与其被动等待这个寒冬的过去,不如主动通过效率提升和创新变革寻找春天。
中小险企承压
中华保险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罗海平认为,当下所处阶段的最重要特点是开启了车险费改,进而带来车险成本结构大变,车险价格下降、费用率上升、赔付率上升,车险业务增速下行。
罗海平认为,2017年1~11月车险费用率39.3%、赔付率58.9%的成本结构很不合理,未来这种结构会改变。改变的方向和趋势是——车险会由“高价格、低赔付、高费用”向“低价格、高赔付、高费用”过渡,最终会走向“低价格、高赔付、低费用”,回归保险本源。
“车险下一步降价再降价仍然是趋势,它的逻辑是费用率太高,费用率达到了40%,这意味着还是有降价空间的。”罗海平称。
具体到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罗海平称,包括市场第三军团乃至第二军团的多家主流险企,成本率和业务增长都受到了很大压力,预计下一步可能会有一些中小公司逐步退出车险市场。
车险的激烈竞争已逼退美亚保险等外资险企,而在三次费改渐近的情况下,业内预计车险价格将继续下降,还将有一些保险公司退出车险市场。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