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多元化布局商业养老保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养老产业的“银发经济”成为诸多险企布局的必争之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保险机构投资渠道多元化需要建立产品准入制度。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大
目前,加快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已迫在眉睫。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个人商业化养老保险仅占总体养老保险的2%,而全球平均水平为5%。保监会2017年7月曾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仍较为滞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大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的占比超过35%。
以中国平安为例,2016年末平安养老保险板块保费收入为152.94亿元,仅占当年公司寿险业务总收入2912.64亿元的5.25%。总体来看,在政策推动下未来我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巨大,商业保险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来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空间巨大。
目前,多数险企正加速布局养老保险市场,如中国平安的“科技+金融”双轮驱动,引领养老保险市场;新华保险“一体两翼”战略,养老板块与各业务板块形成联动,新华保险的发展战略是以寿险为主体,以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两翼,重点销售养老年金、健康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中国太保通过太保寿险、长江养老保险、太保安联健康险形成健康养老保险体系,截至2017年6月末,长江养老第三方投资管理资产达172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4%;第三方受托管理资产达到756.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中国人寿推进养老产业布局,与华为公司建立了智慧养老联合创新实验室。
多元化投资需建立准入制度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晓萍认为,养老保险的投资渠道多元化需要建立产品准入制度,投资类型和产品需要经过授权机构进行评估,参保人员可以在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另一方面,应当开放更多适合长期投资的稳健型、保障型金融产品,在提供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选择的同时,切实保障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例如目标日期基金(TDF)、目标风险基金(TRF)、专业管理账户、平衡型投资组合等。
“商业养老金管理,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日前表示,要在确保商业养老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稳健收益,不能简单追求短期高收益,因为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袁序成指出,相比第一、二支柱背后分别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作为支撑,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完全是个人自主参加、自愿缴费、自我积累,个人是用自己的钱为养老储备,因此个人对于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更追求稳定有保证的收益。
袁序成认为,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还需坚持以下四点,一是不盲目照搬照抄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商业养老保险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不能一次性领完或短期内领完。确保活到老领到老,避免出现人还活着,养老金已花光的问题。三是建立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个人主动积累养老资金。四是保险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平衡养老保险金管理的各个阶段,覆盖了投保人在缴费之日起整个生命周期。由于养老保险管理周期长达几十年,既要考虑汇率利率等经济因素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又要考虑长期风险,这对管理机构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和精算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险企多元化布局商业养老保险,开放更多适合长期投资的稳健型、保障型金融产品,参保人员可以在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范围内自行选择。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