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需跨越“数据藩篱”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正在改变保险行业面貌的重要科技力量。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保险创新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保险业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也在探索之中。
大数据:尚需积累和共享
对于大数据,保险行业已经并不陌生。总的来看,目前,保险业对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以便更快、更深入地洞察用户的保险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风险状况,进行更为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定价,向不同需求的用户推送不同的产品;二是利用大数据优化核保、理赔等过程,同时,动态评估用户在承保前、承保中和承包后的风险,助力反欺诈。
如果能够充分释放大数据的潜力,人们自然可以期待更为优质的保险服务,保险机构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但是,目前在数据资源方面的不足,还制约着大数据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当下积累的数据量距离达到应用的理想状态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现有数据中还包含一些非结构化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挖掘其价值。其次,各家保险机构所使用的数据基本上都局限于自家平台。这对于一些家底厚实的大型险企来说尚可发挥作用,但是对于一些中小险企,特别是拥有创新理念和科技实力的新入局者来说,获取数据资源上的限制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桎梏。同时,想要更深度地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还需要同其他行业加强数据共享,但目前的合作多局限于个别险企与个别行业、个别机构间。
人工智能:摆脱“数据孤岛”
2017年哪个科技名词最火?人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答案就是人工智能。保险业也不例外,蚂蚁金服的“定损宝”、中国太保的“阿尔法保险”、大特保的“小狮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不断问世。
这些在智能客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工智能保险顾问平台,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大特保推出的“小狮子”通过对用户语言的意图识别,进行精准解析和产品推荐,还能分析用户的保险隐性需求和潜在风险;太平洋保险的“阿尔法保险”智能顾问在上线半个多月后,用户访问量就超过了360万次;以蚂蚁金服“定损宝”为代表,人工智能在优化车险查勘、理赔方面大显身手。
但是,要想让人工智能展示出更大的能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对其进行“训练”,而这种特殊的“训练”必须仰仗于海量数据。与大数据所面临的问题相似,“数据孤岛”现象同样会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提升。
区块链:避免“重蹈覆辙”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保险的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在于互联网的信用基础和安全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同时还面临隐私保护等难题。
区块链技术因其安全、便捷等特性而得到保险业的关注。有研究将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可能应用方向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自动理赔;简化数据搜集与支付的操作环节,从而让承保流程的透明度更高、可控性更强;实现巨灾风险或损失的聚合及分摊,从而更好地监控、理解敞口与理赔流程,同时使得整个过程更为透明。
但是,与风生水起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同,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探索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普华永道对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9名保险业高管进行调查发现,有57%的受访者认为,预计在2018年后,区块链才有机会被运用到保险行业中。
区块链本身技术尚未成熟,是造成以上保守态度的一方面原因,但还需要注意到另一个方面:由于这一技术对于数据共享权益的要求颇高,从而更有可能遭到当前各自为战的各家机构的冷遇。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已经开始发挥效用的保险科技不同,尚处于探索初期的区块链技术更应该关注数据方面的问题,从而避免“数据藩篱”影响到该技术在保险业的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技赋能保险业是未来趋势,但从目前发展来看,有限的数据资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保险科技的突破。数据是现代科技发挥作用的核心资源,保险科技要想真正在保险行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要关注数据方面的问题。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