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希冀的晚年生活是,早上到广场上锻炼,中午给孙子做午饭,然后在睡一个午觉,还有一大群老友在一起闲聊,青岛的很多老人就已经过上了这样的惬意生活。据调查青岛在全国老龄化程度位居第四,青岛政府是采用什么政策解决如此严重的老龄化呢?其实主要是青岛社会养老
保险体系的健全,目前青岛已经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了,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青岛又决定将养老保险从“全覆盖”到“高标准”提升。
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四
青岛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青岛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3%,老龄化程度排在上海、大连、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四位。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在青岛尤显紧迫。
2009年,国家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
新农保”)试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农民养老的新模式。2010年,青岛在新农保基础上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农民、城镇无保障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自己不用拿钱,每月就能发到手327元。”林珍夏说话响亮而直爽。这是因为,她所在的社区按照每年700元的标准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现在,像前旺疃社区这样由集体出资补助参保农民的农村社区,城阳区有180多个,占到全区农村社区的85%。
当然,并不是青岛所有的区、市都像城阳区一样,能够以农村集体收入补助参保农民。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平度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推广主要还是依靠农民个人缴费。尽管如此,这一新制度在当地仍然越来越受欢迎。
8月17日,平度市云山镇王戈庄村的齐淑英老人到邻村的自助服务终端领取了两个月的养老保险。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老人主要用于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除了用于补贴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事关老人的尊严。因为“不用开口向儿子要了”,“怎么花自己说了算”。
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幅提高
和国家层面分头试点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不同,2010年,青岛根据“新农保和城镇居民
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的思路,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
“从制度设计上,青岛的做法比较超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处长翟朋福表示,其好处是,用一种制度就能够把没有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6月,青岛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从2012年7月1日起,青岛又从全覆盖迈向稳增长,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之前的55元/月,提高到现在的110元/月。据介绍,2011年,为了实现全覆盖,青岛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超过11亿元。2012年,基础养老金翻番,青岛市级财政增加6.16亿元投入。
与此相伴,青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截至目前,全市参保人数248.7万人,养老金发放人数93万人,累计收缴保险基金74.7亿元,发放养老金26亿元,月人均养老金202元左右。
在操作中,青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创新。将国家新农保100—500元的5个缴费档次调整为100—2500元的9个缴费档次,供居民自主选择;允许60岁以上老年人在制度启动当年按照每年250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缴不超过15年的保费。
作为农业大市,平度把宣传工作作为制度推广的关键举措。通过宣传,农民算清了缴存养老保险的经济账。从最初的不愿缴费,到后来按照每年500元的最低档缴存,再到后来不断提高缴存标准。去年一年,共有1万多人提高了缴费档次。
探索保障标准持续增长
青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基本、低水平”起步,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保障标准持续增长,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城阳区规定,每届政府在届初提出任期内居民养老金增长标准,并分年度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实施情况,实现养老金待遇与经济水平同步增长。
“这涉及到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翟朋福认为,在保障标准的提高上,一方面,要在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不少地方在落实集体补助上存在困难的现实,需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集体收入,提高集体收入对参保农民的缴费补助。
如何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转移留好接口,走上城乡一体化之路,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急需解决的制度性问题。
青岛是全国各省市在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上的一个楷模,从“全覆盖”到“高标准”的过度是目前
青岛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只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详细青岛的老龄化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的到解决,据了解,为了更好的推进这项工作,青岛已经在着手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转移问题,相信青岛的老年人在政府的努力下将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