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本为一家;要正确认识保险
金融保险本为一家,而如今却上演着一出冰火二重天的大戏,甚至有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味道了。
关于股市的冷思考
股市的火热与股民的疯狂相互推动,股指节节高升,营业大厅里人头攒动,大屏幕上红红绿绿数字的起伏波动牵动着股民们敏感的神经。仅是从4月20日到5月9日,短短9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就上涨了500多点,突破了4000点大关。股票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刺激引发了退保热潮,很多人宁愿损失交纳的退保金也要退保,一季度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保费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保险的作用为“避害”,而股票的作用为“趋利”。在日益浮躁、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由风险厌恶型变为风险偏好型,想在牛市里大捞一把,以保障为本的保险产品不再受到消费者偏爱,很多人退保炒股,更有甚者贷款炒股或者卖房炒股,谁都不想错过牛市的大好形势。股票几乎不再仅仅是一种理性投资者所选择的投资工具,而成了一种大众范围的投机行为,大有引发全民炒股的架势。
股市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大众却仍然趋之若鹜,甚至在利率上调后股指依然屡创新高,这样的情况是不合常理的。疯狂的股市不能避免泡沫,是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中国证监会也在逐步加大监管的力度,包括5月30日凌晨印花税的突然大幅度提高。证监会的这一举动实现了预期目的,在印花税提高到3%的第一天,深沪指数便开始暴跌,在接连跌了几天之后才略有反弹。但这可能只是证监会的第一步举措,这种突然的举措令股民们大跌眼镜,一时间人心惶惶,手中的股票转眼成了烫手的山芋,抛掉觉得可惜,握在手里又伤手,谁都无法肯定地预测未来股市的走势。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利空利好消息开始漫天飞舞,可信度却都不大。有多少人因股市而一夜暴富,而又有多少人因股市转眼便一贫如洗,最终难免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股指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后又开始爬高,接连突破5000点大关,摸高至5400多点。大盘一直在涨,可是在跌宕起伏的股市里,真正跑赢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真正赚钱了呢?
正确认识保险
真正了解保险产品的功能
从本质上来看,保险和股票是两种功能不同的金融产品,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究竟是该趋利还是该避害?每个股民或者投保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应该尽量保持清醒,理智地去分析现在的形势。看似股市里每个人都在赚钱,那么到底谁在赔钱呢?总要有人来接股市接力棒的最后一棒。从长期来看,投机是一种零收益的行为。退保炒股实属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趋利和避害并非平起平坐,避害才是根本,趋利行为应该建立在避害的基础之上。只有在做好最基本的保障之后,投资或者投机才没有后顾之忧,将避害和趋利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不管是炒股还是投保,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生活,特别是改善或者是确定未来或老年时的生活。在“避害”方面,长期寿险产品是最确定、风险最小的选择。比如养老年金保险,以最小的成本达到了避害的目的,使得未来不确定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确定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考虑收益更高的保险产品。在将避害和趋利有效结合这一点上,投资连结保险是个比较不错的选择。除了有传统的保障功能之外,收益与股票市场又紧密联系,使得投保人不至于因为购买保险产品而错过牛市的大好机遇。而且,与股票的中短线相比,投资连结保险更适合长期投资,安全性相对较高,尤其对缺乏投资知识的普通大众来说,投资连接保险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投资工具。只是目前各公司推出的投连险产品为了吸引客户过于关注它的投资功能,保障功能似乎只是一份摆设。保险产品的本质是“避害”,若只是关注它的投资功能便失去了购买保险的意义,投连险毕竟是一种保险产品,不能反客为主而忽略了它的保障功能。
风险和收益总正相关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世界上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表面看来,在牛市里保险的保障功能似乎是保险的弱势,不能充分利用资金获得最多的收益。但换个角度,股市的动荡使得资金获取高收益存在太大的变数,保险的保障功能正是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与股市的动荡相比,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则显得平稳很多,稳中有升,尤其是在股市进行调整的阶段。未来是怎样的局面,任何人都说不好,于是动荡中更应先“避害” ,懂得控制风险,懂得止损,懂得压制自己的欲望。选择投保适合自己的险种,在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收益。当然,“趋利”的成本随资金来源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如果手里有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投入到股市中,有机会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在“避害”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便贸然闯入股市,退保炒股甚至抵押房屋、贷款炒股,这样“趋利”的成本就太高了,一旦投机失败,股民可能根本承担不起严重的后果。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如今的股市已经是牛气冲天,股民们也已经“疯狂”,在这样的态势下,保险公司该如何应对呢?如何让保险产品更有竞争力,如何对保险产品进行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成为每个公司都面临的严峻考验。当然,除了不能摒弃保险的保障功能外,也应该对保险资金进行充分地利用。
与普通大众相比,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先进的资产管理技术和更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技术。其实早在今年4月,中国保监会已放行保险机构直接入市比例提高至10%;同时还取消了“禁止投资过去一年涨幅超过100%的股票”的限制,以满足保险机构优化资产配置和提高收益的需要。事实上,受益于牛市行情,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374亿元,同比增长260%。鉴于此,保险公司应在保监会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提高投资类保险产品的收益,降低保险公司的保障成本,避免客户的流失。另外,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一日千里,保险公司必须提高保险产品的灵活应对性,不管是长期的寿险产品还是短期的非寿险产品,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变化的速度,便于在经济变动时能快速地做出调整。
保险公司也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给大众以提示,特别是在混业经营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保险公司除了加强发展自身的传统业务外,更应该深层次地发掘其他相关业务的优势,全面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适当地给股市降降温,更充分地发挥保险所特有的保障功能,将“避害”和“趋利”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动荡的局面下人们大多会选择求稳,保险公司要紧紧抓住目前股市调整这一时机,将更多的客户吸引过来。
“避害”是保险的本质,也是保险最大的优势,所以绝对不能摒弃保险的保障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来降低“避害”的成本,达到“趋利”的目的,这才是吸引更多客户、留住客户的关键。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