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行业保险业深入优化金融扶贫服务

近年来,贵州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完善金融扶贫制度建设,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深入优化扶贫金融服务,全面提升保险保障水平。10月24日,贵州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军在第236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贵州银保监局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率先落户贵州,并持续完善政策配套,独立或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银行业支持扶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引领银行业保险业形成“机制优、投入大、覆盖广、保障实”的金融大扶贫格局。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贵州省贫困地区贷款余额增加3255亿元、增速69.8%;贫困地区保险密度增加近一倍,达到604元/人,保险深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以上举措有效助推全省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493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全省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4%下降到2018年的4.3%,年均减贫超过100万人。
据介绍,贵州银保监局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瞄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进行攻坚冲锋。加大对农村产业革命的信贷支持,围绕贵州12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同时,深入推进银保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保险为农户、涉农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
“总体看,全省贫困地区、贫困户贷款余额分别由2016年末的4662.45亿元、271.6亿元增加到2019年9月末的7917.49亿元、421.11亿元,增速分别为69.81%、55.05%,分别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户贷款增速13.37个、1.6个百分点。”王军说。
与此同时,贵州银保监局还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有效释放信贷空间。在强化不良贷款处置源头治理上严控增量、摸清存量,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96.33%,低于100%;关注类贷款与各项贷款的比例为4.63%,较年初和同比分别下降0.32和0.41个百分点。在提升不良贷款处置积极性上,“约束+激励”双向发力,2018年以来,贵州全省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580亿元,是前两年处置额的1.5倍,2019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
2016年7月,原中国保监会与贵州省政府在贵州共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贵州银保监局抢抓建设示范区机遇,推动保险业积极对接脱贫攻坚各个领域的保险保障需求,助推脱贫攻坚的成效不断显现。
王军介绍,示范区建设3年多来,贫困地区保费年均增速23%、赔款年均增速27%、累计支付赔款180.14亿元,累计为368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1.46万亿元、赔款近18亿元,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
其中,农业保险持续“降费、提标、增品”,全省地方特色农险累计开办品种61个,同时积极探索开展目标价格、气象指数、收益保险等创新险种,全省农业保险规模从2015年5.1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88亿元,年均增长31.88%。大病保险承办机构认真落实医疗保障扶贫要求,通过免设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方式,加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贫困人口政策内分段报销比例较普通人群提高了5-11个百分点,累计为141.9万人次贫困人口赔付12.84亿元。农房保险“全省覆盖”,实现全省800万农户“户户有保障”,累计赔款3.46亿元。创新开发包括意外险、寿险、医疗险的“黔惠保”产品组合,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外的保险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该省还在2012年建立了贵州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具有保险服务监督、保险投诉和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保险知识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等功能。该中心建立运行以来,有效促进了保险服务机构水平的提升,9月末的统计表明,该中心消费者满意度达到95.85%。(实习记者/李林鸾)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