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重疾险要避免六个误区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逐渐学会利用保险来抵御重疾。有了重疾险,就不会在患病的时候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但你知道吗?重疾险不是种类越多越好!也不是随时都能买的!买重疾险要避免六个误区!
误区一:保障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顾名思义,重大疾病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根据保费是否返还来划分,可分为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和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
因此,不少消费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保单上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的保障范围更全面,保费花的也就越划算。
需要明确的是,保监会对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根据监管要求这6种保障: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25种重大疾病都会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
覆盖了25种最基本的重大疾病,保障到底够不够?某保险公司健康险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哲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市场上这么多重疾险,理赔发生率最高的是癌症,占比高达60%”。进一步考虑到保监会规定的上述6种疾病,这6种就占据了理赔比例的80%,要是把保监会规定的这些病症全部统计起来,按照李哲给出的数据,就已经占到了理赔比例的95-98%。
众所周知,保障种类越多,保费也就越高。当消费者过分追求保障疾病种类的数量时,则必须为一长串发病率极其微小的疾病买单。
误区二:保额越高越好
确实,网络上“一病回到解放前”、“卖房看病”这样的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因病致贫可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伤害。然而,保险专家提醒:“虽然高保额的重疾产品能够给一个家庭在被保险人不幸出险时带来更大的经济慰藉,但是在缴费过程中,成正比的高保费同样也可能给家庭带来负担。”
上述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根据年收入水平,以及被保险人的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度来确定重疾保额。
比如,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人群,建议重疾险保额选择10万元至20万元;年收入在12万元至30万元左右的人群,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至少达到30万元。而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被保险人,特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建议保额50万元,保证家人生活品质不会因病严重下降。
误区三:不差钱时把保费一次交完
保费的交费方式有:期缴和趸交两种,一种是长期的,一种是一次性交完的。
而保险的缴费比较特别:缴费期限越长,每年交的保费就会越少。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的话,期缴更划算。另外,如果在这漫长的缴费期内不幸患重疾,就能获得赔付,保障不变但缴费可以停止。
误区四:随时买重疾险都一样
毕竟保险消费也是一笔支出,对于很多初出校园还没有积蓄的年轻人来说,目前正是身体健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买重疾保险呢?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健康险的保费支出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保障责任相同情况下,年龄越大,保费越高。这是出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考量,被保险人年纪越大,其罹患疾病出险的概率也就越高。
因此,购买重疾保险建议越早越好。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
虽然,如今有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老年人发售特定的健康保险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合算。
误区五:带分红性质的重疾险更好
很多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无外乎觉得如果没有得病,保费就打了水漂。正因为人们的这种心理,保险公司推出返还型保险,所以很多人认为带有分红性质的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更好,是不是这样呢?
重大疾病险分为几个种类:一类是消费型,保费具有不返还性;还有一类储蓄型大病保险,有的会定期分红。专家说,偏向于分红型重疾险是没有必要的,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不要本末倒置了,而且分红型重疾险保费高,消费型重疾险在保费相同的情况下,保障更大。
误区六:香港重疾险性价比高
有人要说了,香港保险保障疾病的种类更多,保费却便宜,那为何不去香港买保险?
以近日在香港卖得较为火爆的某外资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为例,它是52种重疾,47种轻症,还有6种绝症,而绝症甚至包含了被保险人的终末期也就是临终关怀,这样加起来共105种保障。而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保险的同保额保费一般处于内地保险保费的70%~80%左右。
以上是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买重疾险要避免六个误区的问题,更多的保险知识请关注。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