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的优缺点

存款保险制度的优缺点
存款保险制度又称存款保障制度,通俗地说,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银行、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人利益可能受损时,及时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向存款人偿付受保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可谓充分酝酿、坚定前行。早在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历经20多年的风雨磨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终将横空出世。
存款保险正式推出,将隐性担保变为显性担保,能有效防范银行风险积聚和爆发,也完善了金融安全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表示,存款保险是在现有审慎监管和央行金融稳定职责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道安全防线,通过宣布明确的法律保障政策,稳定市场和存款人信心。
存款保险的基础功能是“为存款提供保险”,实际操作中,由此带来的其他功能更为重要。陈雨露认为,银行机构业务模式复杂,并与金融体系中其他金融机构高度关联,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其扩散模式不仅是“银行挤兑”模式,还可能引发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传染”。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救助基金,而在于切断风险积累的链条,改变风险处置的方式。
当然了,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从历史看,存款保险制度因危机而诞生,每次危机都强化了存款保障制度的功能与机制,从而减弱了危机的冲击,并带来信心和力量,但它并不能消灭或阻止危机的发生。因此,维护金融稳定从根本上要保持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同时完善金融治理、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经营管理制度,促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