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钱变保险的处理办法
银行存钱变保险该怎么办呢?银行存钱却买成了保险,如何退保不扣钱?下面,小编教大家一些银行存钱变保险的处理办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保险和储蓄是两码事。保险有保障功能,如果投保人在投保第一年就出现问题,保险公司要全额赔付甚至掏出更多的钱,为了保证赔付,保险公司会有一部分资金无法长期运作,资金是有成本的。从分红的角度看,如果保险公司运作较好,可能分红就多,但也可能没分红。因此这是一款金融产品,与存款截然不同。
据了解,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突出表现形式:一是夸大分红、投连、万能等投资型产品的满期收益,给付时又难以兑现承诺;二是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存款单”变成“保险单”,当老百姓急需用钱时则要扣除一定费用;三是隐瞒分红产品的不确定性、投连险的投资风险、退保损失、犹豫期权利、费用扣除等重要事项;四是向一些收入不高、不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老百姓销售投连、万能等投资型产品,或者向不具备持续购买能力的老百姓销售期交型银行保险产品。
从行业自身角度看,造成销售误导原因一是产品问题,如果产品好,竞争力强,就无需在销售中误导。其次是经营理念问题,片面追求规模,导致公司在控制销售误导方面力度不够。此外,从寿险营销体制上看,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松散,薪酬体制普遍都是短期利益导向,营销员在销售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误导;再从营销队伍素质看,水平参差不齐,销售误导屡禁不止与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关。
众所周知,银行网点是我国居民存(取)款、保险、理财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且种类繁多。但由于中国保险业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保险和理财产品观念尚未得到普及,不少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银行柜员高分红、高利率的宣传下,将手中的现金购买了保险或其他理财产品,等到取款时才发现另有“猫腻”。
因此,消费者到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要向工作人员问清楚自己所办的业务是否为储蓄,对拿到手的“存单”要分清是否为保险合同或理财合同,即使是自愿购买保险或理财产品,也要仔细阅读文书和合同,以免受骗上当。事后也要妥善保存好合同、解释说明以及有关的宣传资料,防止发生纠纷后,维权难以提供证据。
律师: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主持人:既然我们都认为银行工作人员的做法有误导储户的嫌疑,是不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律师:非常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我国利率基本是法定的,而且已支付保费不会流失,利率也清晰可得,而且对于个人储户来说,商业银行法对个人储户商业存款都有法律保障。
保险公司,首先资信讯程度一般来说,在普通民众或法律制度约束层面,保险公司资信程度比商业银行要差一些。第二,保险公司推出的“万能险”或者投连险具有某种的投资的意味,但是核心在于风险不可控,所谓的回报是预期回报,而这种预期回报往往会在实践中被保险代理人员或从业人员夸大,或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进行不恰当比对,一系列情况都会造成消费者对相关储蓄或保险的误导,明显地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